第121章 跨洋薪火,共富之路[第2页/共3页]
当全息画面切换到新大陆的原始丛林,周明远的声音变得激昂:“初到新大陆的唐人面对着极度卑劣的环境,毒蛇猛兽横行,原住民部落林立。但恰是这类绝境,让他们想起了被东方大国边沿化的墨家‘兼爱非攻’与‘强力处置’的理念。”画面中,衣衫褴褛的唐人正与本地部落分享农耕技术,手中握着用墨家构造术改进的耕具。
2、思惟熔炉中的轨制创新
这场超越时空的学术对话,不但揭开了大冒昧起的思惟暗码,更在东方大国的知识界掀起波澜。陈腐的儒墨法思惟,在新期间的语境下,再次成为照亮将来的火种。
儒家思惟的融入则为新大陆的生长注入了人文温度。在长安镇(新大陆首个唐人聚居地)的书院里,儒者们将“民为国本”的理念与墨家的“交相利”连络,提出“共耕共富”的标语。他们创办义学,教诲原住民识字;开设医馆,传播中医知识;乃至构造“合作社”,让唐人、原住民与连续到来的欧洲移民共同劳作,共享服从。
18世纪中叶,跟着资产阶层的崛起,大唐的社会布局面对转型。但与西方分歧的是,儒墨法三家的思惟早已深切民气。在议会辩论中,议员们引经据典: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成为财产再分派的实际根据;法家的“法不阿贵”确保政策公允履行;儒家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则成为全民共鸣。
1、荒洲上的思惟火种
2020年9月3日,东方大国汗青研讨院的门路课堂内座无虚席,全息投影将承平洋此岸的大陆表面投射在穹顶,一场关于大冒昧起的学术研讨正在停止。首席研讨员周明远轻点触控屏,泛黄的帆海日记在光影中缓缓展开:“公元1433年,一支由大唐宗室带领的船队不测偏离航路,在承平洋深处发明了一片广袤大陆。谁也没想到,这场‘不测’竟成为窜改天下文明过程的起点。”
4、共同敷裕的千年沉淀
儒家思惟则为产业化过程注入品德束缚。当欧洲堕入“心血工厂”的争议时,大唐的企业家们受“仁者爱人”的影响,主动改良工人报酬。1785年,长安纺织厂率先实施八小时事情制,并建立工人后辈黉舍。这类“义利兼顾”的运营理念,被后代学者称为“民本本钱主义”的雏形。
跟着时候推移,这类“儒墨法合流”的管理形式揭示出强大生命力。当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大陆大肆打劫时,大唐移民却通过“以工代赈”“技术换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