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铁甲破晓,制海传奇[第2页/共2页]
封闭全息投影,书房的智能窗户主动切换成夜景形式。远处的长安港,新一代"轩辕级"核动力航母正在停止海试,其搭载的电磁弹射体系和隐形舰载机,将水兵战力晋升到全新维度。汗青老是惊人地类似——当某些国度还在试图用老旧设备保持军事存在时,大唐早已仰仗轨制创新和技术冲破,在深蓝大洋上建立起不成撼动的上风。
假造疆场摹拟体系启动,我将时候设定为1935年。当民国水兵的"海圻号"巡洋舰还在利用燃煤锅炉时,大唐的"开元级"摈除舰已设备燃气轮机,航速达到35节。更惊人的对比呈现在航空战力上:民国从外洋采办的水上飞机,航程不敷500千米,而大唐的"鲲鹏-Ⅰ"舰载战役机,仰仗墨家研发的轻质合金机身和涡轮增压发动机,作战半径超越1200千米。
1、乱世中的产业觉醒
军事数据库弹出1925年的绝密档案:大唐水兵部启动"镇海打算",目标是制作亚洲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在长安船厂,总工程师陈墨展开设想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墨家的流体力学公式与蒸汽弹射体系参数。"传统航母只是搭载战机的平台,"他在集会上夸大,"而我们要造的,是能掌控整片海疆的挪动堡垒。"
在承平洋军事练习中,"贞观号"航母战役群揭示出降维打击才气。舰载预警机通过量子雷达构建起360度无死角监测网,而护航的摈除舰设备着"惊雷"反舰导弹——这类采取磁流体推动的兵器,末端突防速率达到4马赫,能等闲穿透100毫米钢板。反观同期间其他国度的所谓"航母",大多由商船改装而成,木质飞翔船面连通例轰炸都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