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千年归程,文明重聚[第2页/共2页]
当专机降落在东方大国的都城机场,舷梯缓缓放下的刹时,礼兵列队致敬的军乐声与远处钟鼓楼的晨钟声交叉在一起。东方大国文明部长亲身接机,他望着量子庇护箱感慨道:"这不但是文籍的回归,更是文明血脉的相逢。"
2021年8月13日,长安总统府的书房里,晨光透过量子玻璃洒在新编辑的《永乐大典》副本上,烫金的册页边沿泛着温润的光芒。我悄悄合上这本凝集无数心血的文籍,封面上"永乐大典·大唐副本"的字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不但是册本的复刻,更是千年文明头绪的重新梳理。
博物馆门前,早已堆积了从天下各地赶来的公众。白发苍苍的老者手持《永乐大典》残页复成品,眼中含泪;孩子们举着写有"欢迎回家"的标语牌,清脆的童声回荡在广场上。当量子庇护箱缓缓推动展厅时,不知是谁带头鼓起掌来,掌声如潮流般漫过全部广场。
更令人动容的是官方的照应。在展厅的互动区,一名江南的老匠人揭示着古法造纸技艺,中间的量子屏同步播放着大唐墨家改进的造纸机器;西北的门生们通过VR设备"穿越"到永乐年间的编辑现场,又刹时切换到大唐开荒者的书房。文明的传承,在科技与传统的碰撞中抖擞重生。
1、副本溯源:重写文明注脚
"筹办好了吗?"婉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身着一袭改进唐装,衣摆上绣着的云纹跟着法度悄悄闲逛。我点点头,将文籍放入特制的量子庇护箱,箱内的纳米修复层正在主动抚平册页的纤细褶皱。此次前去东方大国捐赠,不但是为了让文籍"落叶归根",更是两个文明超越时空的密意对话。
"这部文籍的回归,让我们看到了文明传承的另一种能够。"东方大国带领人在致辞中说道,"大唐的先祖们用生命保护文明火种,明天,我们共同见证它绽放出新的光芒。"他的话音刚落,展厅穹顶的全息天幕俄然亮起,假造的册页在空中翻动,《永乐大典》的典范段落与大唐文籍中的名句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