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 第179章 文明密钥的归乡与觉醒

第179章 文明密钥的归乡与觉醒[第1页/共2页]

书迷正在阅读: 灵脉逆世录

李浩哲的智能眼镜主动检索汗青数据库,瞳孔微微收缩:“这些画面与我先祖李浩澜的帆海日记完整符合。本来在唐朝末年,百家思惟的精华早已被编辑成文明进阶的‘暗码本’。”他调出大唐联邦制的生长图谱,将其与《永乐大典》中的轨制构思堆叠,惊人的类似性在假造空间中闪现:议会雏形、司法框架、科技生长打算……

2021年9月11日,承平洋上空的量子通信收集出现层层波纹。李浩哲在长安总统府的全息集会室里,与大洋此岸阿广汗青学家研讨机构的首席专家停止及时连线。投影中,白发苍苍的老学者谨慎翼翼地捧出一卷泛黄的古籍,封皮上“永乐大典”四个篆字在量子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芒。

“李总统,这就是我们破钞十年心血破译的本相。”老学者的声音带着难以按捺的冲动,“经量子碳十四检测与纳米成分阐发,这部《永乐大典》副本的制作年代确为唐朝末年。您看——”他展开古籍,页面间俄然投射出静态全息影象,墨家工匠正在打造紧密的构造装配,贩子用算盘计算着远洋贸易的风险收益,贵族后辈则在一旁记录数据。

“更关头的是这个。”老学者放大古籍中的一页,密密麻麻的笔墨刹时转化为3D模型——那是一座悬浮都会的设想图,由墨家构造术驱动,操纵反重力道理漂泊在空中。“我们在北美大陆的考古遗址中,发明了与这设想图高度类似的修建残骸。这证明,恰是《永乐大典》副本中的科技与思惟,让您的先祖在短短几百年间,将新大陆扶植成高度发财的国度。”

长安大学的学术研讨厅内,学者们正在狠恶辩论。一名汗青传授调出明朝编辑的《永乐大典》副本数据:“你们看,副本中删除了统统触及科技实际与轨制改革的内容,只剩下文学、汗青等‘有害’篇章。这恰是明朝未能实现科技冲破的底子启事——他们守着‘文明遗产’的空壳,却丢弃了最贵重的创新内核。”

夜幕来临,长安的量子灯光照亮天涯。李浩哲站在总统府露台,望着远处的智能都会。那些悬浮列车、量子修建、纳米植被,无一不是对《永乐大典》副本精力的持续。智能助手俄然弹出动静:阿广研讨机构传来新发明——在《永乐大典》夹层中,还藏着墨家关于星际飞行的开端构思。

“文明的传承,向来不是简朴的复制。”李浩哲对着夜空低语。他的智能眼镜投射出千年文明演进图谱,从唐朝末年的远洋动身,到明朝的故步自封,再到大唐联邦制共和国的创新崛起。而那部终究归乡的《永乐大典》副本,不但是汗青的见证,更是一个永久的警示:唯有突破思惟桎梏,拥抱开放与创新,文明才气真正走向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