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文明溯源与制度密码的跨洋共鸣[第2页/共2页]
产业文明的崛起一样印证了百家思惟的当代转化。18世纪的蒸汽工厂里,墨家改进的齿轮体系与儒家倡导的“富民”理念奇妙共生——工厂主不但寻求利润,还建立了员工后辈黉舍;而法家的标准化出产流程,则让产品格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的先祖用实际证明,陈腐的聪明完整能够孕育呈当代文明。”李浩哲调出经济数据,1750年新大陆的人均GDP已超出同期间的任何国度。
2021年11月6日,闽南汗青研讨机构的古文献修复室内,一束寒光打在泛黄的族谱上。首席研讨员陈墨谨慎翼翼地展开卷轴,当“李浩澜”三个字映入视线时,他的呼吸蓦地短促——这个在大唐联邦制共和国汗青中如雷贯耳的名字,竟与闽南李氏宗族的族谱记录完整符合。量子扫描设备随即启动,族谱上埋没的墨印在蓝光中闪现,闪现出“唐乾符五年,浮海求新”的密文。
夜幕来临,长安的量子灯塔与闽南的传统灯笼同时亮起。李浩哲站在总统府的露台上,望着星空下的都会。智能眼镜弹出动静:环球已有三十所大学开设“大唐联邦制与百家思惟”研讨课程。“文明的生命力,在于不竭被重新解释。”他对着夜色低语,量子屏幕上,先祖李浩澜的身影与当代议会大厦的表面垂垂堆叠,“从春秋的思辨到新大陆的光辉,我们始终在寻觅传统与创新的完美均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