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九州民间志 - 明朝那些事40《市井怪谈录》

明朝那些事40《市井怪谈录》[第1页/共5页]

周复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嘴角勾起抹淡笑:“是民气啊。妖邪虽恶,终有破解之法,可儿心若起了贪嗔痴,便是大罗金仙也难渡啊。”

茶客们听得出神,有个小伴计端着茶壶过来续水,手一抖,竟把开水泼在袖口上,疼得直吸气。周复笑着摆摆手,接着说。本来那女子自称姓苏,家住漕河下流的苏家巷,客岁中秋随丈夫去城隍庙进香,不想归程遇着暴雨,丈夫出错落水,她去拉时也被卷入旋涡。“她说本身的金簪子是婆婆给的嫁奁,坠着颗东珠,落水时被水草缠住,求柳船工帮她寻返来。第二日,柳船工按她指的位置下水,公然在河底淤泥里摸到了金簪,簪头还缠着几缕青丝。”

老者说到此处,从袖中摸出个旧铜铃:“厥后我才晓得,那墨客是应天府的秀才,姓陈。他娘得了急症,药石无灵,他便夜夜来城隍庙哀告。守香三年间,他白日读书,夜里替人写超度文,竟真让他娘多活了三年。第三年冬至,他娘无疾而终,他却在守灵时瞥见城隍爷的皂隶来接他,说‘借寿之期已到,该去阴司销账了’。”

周复讲到此处,指尖在桌上划出一道水痕:“各位看官,这松江府的漕河直通东海,每年落水生亡的人不计其数,可谁见过大活人能站在船头说话?柳船工虽胆小,此时也觉后颈发凉,正要荡舟逃脱,那女子俄然伸手抓住他的手腕——那手冰冷砭骨,像浸了三冬的河水。”

不知不觉,日头已偏西,茶馆里盏起了灯。周复正欲收惊堂木,忽见楼梯口转上小我来,是个戴斗笠的老者,腰间挂着个铜铃,走起路来叮当响。老者径直走到周复桌前,沉声道:“小哥可曾传闻过南都城隍庙的‘判笔借寿’?”

茶馆里一片唏嘘,老者却笑了:“各位莫要难过,那陈秀才到了阴司,判官见他孝心可嘉,竟将他的名字从‘短折簿’移到了‘福寿簿’上。厥后我路过应天府,传闻他活到七十岁,子孙合座——可见这六合间,最硬的是民气,最暖的也是民气啊。”

茶客里有个穿皂衣的贩子忍不住插话:“传闻那猫魅专吸人精血,被缠上的人轻则卧床半年,重则……”话没说完便被邻座的墨客瞪了一眼,墨客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朗声道:“《楚辞·招魂》有载‘雄虺九首,来往倏忽’,然人间妖魅皆有制伏之法,周先生可曾传闻过‘猫鬼之术’的破解之道?”

那女子回身时,阿雪惊得差点叫出声——她的脸竟与本身一模一样,只是眼尾多了颗红痣,嘴角挂着诡异的笑。“女子伸手要摸她的脸,指尖刚碰到她的额头,阿雪便觉一阵刺痛,醒来后发明枕边多了片桃花瓣,花瓣上另有血丝。”

3、城隍庙夜话

茶馆里静悄悄的,只要炉下水壶咕嘟作响。不知谁叹了口气,周复却话锋一转:“厥后老陈头到底没杀它,将它装进木笼送到金华府城隍庙,让道长用符水镇了七七四十九日。待放出来时,那猫已没了半分灵气,只蜷在庙角打盹,见了人就咪咪叫——可见这人间妖邪,多数是民气不敷而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