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那些事32 金陵燕子矶怨女魂[第1页/共4页]
茶社里的平话人,更是将这些故事归纳得绘声绘色。他们手舞足蹈,用活泼的说话和丰富的神采,报告着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情节。某个北风砭骨的寒夜,打更人迈着沉重的法度,走在沉寂的街道上,俄然瞥见矶头有女子对月梳头。那女子的青丝如瀑布般垂落,在月光的映照下,竟缓缓化作滚滚江水,奔腾不息;或是摆渡的船夫,在一个乌黑的夜晚,搭载了一名浑身湿透的女人。女人温馨地坐在船舱里,可当船行至江心时,船夫不经意间转头,却发明女人已然消逝不见,只在舱底留下了几株水草与几片螺钿,仿佛在证明着她曾经的存在。这些故事,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不竭地被添枝加叶,丰富着各种细节,逐步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怨女叙事”体系,好像一幅灿艳多彩的画卷,在官方缓缓展开。
清道光年间,一本经心刊印的《江宁府志》里,收录了一则充满传奇色采的奇闻。那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寒冬,北风凛冽,仿佛要将人间的统统都解冻。江宁织造府的衙役李三,如平常一样,在沉寂的夜里巡查。当他行至燕子矶头时,清冷的月光洒在矶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银霜。就在这时,一个身着白衣的女子,孤傲而又彷徨地盘桓在矶头。李三心中一惊,在这寒夜当中,怎会有女子独安闲此?
处所志中的统计数据,更是如同一把把重锤,狠狠地敲击着人们的心灵。从明嘉靖年间至清光绪末年,燕子矶有明白记录的女性他杀事件多达127起。这些年青的生命,大多在16至25岁之间,恰是如花似玉、充满芳华生机的年纪。而她们他杀的启事,无不让人痛心疾首,包含婚姻不幸、家庭暴力、贞节所迫等。光绪《江宁府志·列女传》中,竟有11位“节节女子”的记录与燕子矶相干。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新鲜的生命,是她们被压迫、被培植的平生,成为了传说故事最残暴、最实在的注脚。
汗青褶皱中的实在碎片
直到有一天,暴雨如注,仿佛是上天也在为周淑贞的遭受而抽泣。澎湃的江水不竭打击着江岸,终究,江岸不堪重负,轰然坍塌。在坍塌的江岸下,一个刻有“周氏淑贞”的沉香木打扮盒重见天日。当周淑贞的父亲看到这个打扮盒时,泪水夺眶而出,他终究明白,女儿的遗言未了,她的灵魂仍在这人间盘桓,没法安眠。
在浩繁的传说当中,最负盛名的当属“三娘托梦”的故事。在清末民初阿谁动乱的年代,这个故事如同蒲公英的种子,在官方四周飘散,起码有七个版本活着间传播。此中,以宣统元年(1909年)金陵书局刊印的《石城异闻录》记录得最为详确。
在这纷繁庞大、好像迷雾般的传说背后,当我们翻开那些泛黄的文献,细心寻觅,确切能找到多少实在产生过的案例。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的《应天府刑案录》中,白纸黑字地记录着燕子矶船户王二的报案。他的女儿,阿谁曾经活泼敬爱的少女,竟投江他杀。在案发明场,只遗落了一双绣花鞋与一方写满绝望的绝命诗绢帕。那绣花鞋上精美的斑纹,仿佛还在诉说着少女曾经对夸姣糊口的神驰;而那绝命诗绢帕,却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刺痛着人们的心,让人感遭到她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