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 第70章 知府、同知大人家访慰问

第70章 知府、同知大人家访慰问[第2页/共4页]

这首诗的含金量有多高,杀伤力就会有多强。

拿着诗帖的手,也在微微颤抖。

是以,他笑着提示道:“祖母,既然各位大人们已经到了家门外,我们自是不好让人家久等。快快洗漱换好衣服,出门驱逐。”

然后收成百姓的‘鲜花和掌声’。

但此事对崔家百利而有害,并且崔岘还暗搓搓盯住了赵志家的大宅呢。

县令大人、同知大人、知府大人,和县衙、府衙几十位官老爷一起,来自家慰劳?

宋知府站在巷子口,一副驯良可亲的模样:“无碍无碍,是本官昨日传闻那赵志作歹,心中实在气愤,怜惜我南阳百姓,竟遭此人如此欺辱磋磨。”

但还得用力压住嘴角,同他虚与委蛇。

宋知府年纪大了,又长年读书批公文,以是有些远视。

因而那《悯农二首》,当天便呈现在宋知府书房的案台上。

他坐在书案边,拿起部属递来的诗帖,一边眯眼看,一边下认识端起茶盏,往嘴里送茶。

这首诗一出,他都垮台了。

得知崔家人还没有起床,有邻居去仓猝帮手喊门。

中间吴同知不逞多让,也仓猝开启夸夸形式,恨不得把崔岘夸成一朵花。

南阳县城里《悯农二首》传唱越来越广。

宋大人颤抖着,仓猝将本身的帮手吴同知喊来。

这个时候,天然不必忌讳行事高调。

神童天赐,佑我大梁。

吴同知欲哭无泪。

娘嘞!

约莫半盏茶工夫畴昔。

就算相公、公公还活着的时候,家里都没有来过这么多官老爷啊!

吴同知慢了半拍,在心中怒骂宋知府老狐狸,戏说来就来。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布政史李端那张气愤吼怒的脸。

内阁的阁垂白叟们一个个都跟人精似的,如何能够会放弃如许一个让天子陛下龙心大悦的好机遇。

八岁神童作《悯农二首》。

他俩难兄难弟,一旦出事儿,谁也跑不了。

老崔氏牵着岘哥儿,带领一大师子仓猝出来驱逐。

恰好相反,他们就得高调起来,在‘赵志案’中有充足的参与度啊!

“怕就怕在,不日有天官来问责,稍有差池,咱俩就栽了!以是,趁着那些能要命的人还没来,先去苦主家慰劳一番。虽不希冀他能帮咱讨情,但起码别说要命的话!”

她一介老妇,竟然跟大梁诗坛扯上干系啦?

不不不,这还算轻的。

简朴来讲:不管赵志有没有犯事儿。

当即有人欣喜惊呼:“出来了,出来了!”

中间。

乃至有感性之人,泪洒当场。

刚送入口中的茶水,没忍住直接喷出来。

而被如此夸奖的老崔氏,则是冲动的几乎没有晕厥畴昔。

作为一名正四品的官员,他久经宦海,深谙为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