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插旗峰][第1页/共3页]
最奇的是峰顶的古松。云旗常单独倚树而坐,望着星空入迷,松针便会收回沙沙声响,仿佛在与他私语。一日暴雨突至,他见松树下的岩缝中排泄清泉,竟带着淡淡赤色,俄然拔剑斩向虚空:“父帅英魂在上,云旗定当以死报国!”泉水回声而止,待晴和后,山民们发明那处岩缝竟构成了天然的饮马池,水质甘冽,饮之能解疲惫。
千年后的插旗峰,战旗早已化作汗青的烟云,唯有峰顶的古松仍然苍劲。树干上的“旗号纹”清楚如昨,树下的饮马池四时不涸,池底沉着几片锈迹斑斑的甲片,传闻是云旗将军的遗物。登山者行至“旗风台”,可见一块斜倚的巨石,大要凹凸不平,好似被战刀劈砍过的陈迹——那是传说中云旗扛住礌石时留下的印记。
五代十国,天下板荡。饶州灵山地处吴越与南唐交界,群峰如铁铸樊篱,唯有插旗峰一径可通闽越,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后梁贞明五年,淮南节度使杨吴的军队屡犯边疆,灵山脚下的桃溪镇十室九空,百姓们躲进深山,望着被燃烧的故里,哭声混着硝烟在山谷间回荡。
十月初三,敌军主将李猛率军到达插旗峰下。他望着峻峭的山道,嘲笑一声:“云旗小儿,竟以天险为障,看我如何破之!”遂命前军抬着云梯冲锋,却未重视到,山道旁的灌木丛中,野鸟惊飞的轨迹非常整齐——那是伏兵示警的信号。
4、旗魂祭:赤色长旌照汗青
最震惊的是雷雨天。闪电劈过峰顶时,战旗遗址处会闪现红色光影,形如将军骑马挥刀,四周二十道白影相随。曾有拍照师拍到这一幕,照片洗出后,竟见光影中的战旗上,“保境安民”四字清楚可辨——那是光阴没法消逝的誓词。
“杀!”云旗率先冲锋,战刀劈开敌军盔甲,猩红战袍在阳光下格外夺目。他杀到古松旁时,敌军的投石车正对准峰顶,千钧一发之际,他竟飞身扑向巨石,生生用肩膀扛住了即将滚落的礌石,血从铠甲裂缝排泄,在岩面上画出一道蜿蜒的红线。
云旗终究没有分开灵山。他卸甲归田,在峰下建了座“旗风寨”,教孩子们练剑、识旗,将兵法融入农作:春日播种如排兵,春季收割似布阵。每当有暴雨侵袭,他便登上峰顶,轻抚战旗,风雨竟会主动转向;干旱时,战旗上的白虎纹会凝出水珠,滴入饮马池,化作甘霖。
3、伏兵计:松涛深处藏甲兵
云旗将军本是将门以后,十六岁随父交战,曾在淝水之战中单骑斩敌三将。现在他望着插旗峰,见其状如利剑出鞘,峰顶平台刚正如台,四壁峻峭如削,唯有东侧有条埋没的“之”字小径,直通谷底。“此峰可作天然帅帐。”他指尖划过舆图,目光落在峰顶那棵三人合抱的古松上,松针茶青如甲,树干上竟有天然的纹路,形似旗号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