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方台峰][第2页/共3页]
一日,桃溪镇的孩童在深涧迷路,方台掐指一算,竟令古梅的枝条化作青鸾,展翅带路;本身则敲击玉板,声浪化作云雾托住出错的孩子。待家长们前来感激,却见方台正为受伤的穿山甲敷药,脚边卧着瘸腿的麂子,皆视他如嫡亲。“六合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他指着石缝中顶开顽石的灵芝,“修道之人,岂可视众生如草芥?”
3、万类归心:青鸾玄鹤共朝元
方台的草庵筑在平台北侧,以青石为基,篱笆为墙,庵门悬着“止观居”木匾,乃他以指尖血书就,笔划间隐有雷纹闪动。庵中设八卦丹炉,炉中长年煨着灵泉水,水面漂着七粒五色石子,对应北斗七星,每到子时便会收回清越鸣响。他每日寅时登坛,手持玉板画符,墨汁竟是峰顶松脂与朝露所化,符咒飘向四方,能令旱田润、病者愈。
方台坐化后,方台峰有了异象:平台中心的石像与真人普通无二,道袍上的云雷纹会随季候变更色彩,掌心永久托着一团雾气,干旱时化雨,洪涝时化虹。山民们在石像前修建“玉虚观”,观中三清像后,独留方台的玉壶与九节杖,壶中泉水仍然能化腐为甘,杖头青龙的眼睛,在雨夜会收回幽光,为迷路者指引方向。
6、玄台遗韵:万载松风话太初
每当暮色覆盖群峰,方台峰的石像便会被金色余晖勾画出表面,好似羽士当年仗剑而立的身影。山风掠过石像的眉梢,收回降落的吼怒,不知情者觉得是松涛,唯有老山民晓得,那是方台在默诵《品德经》,在保护他用生命换来的人间炊火。而平台上的八卦光影,至今仍在流转,如同永不断歇的年轮,诉说着一名神仙与一座山岳的永久商定——以身为台,承天接地;以心为印,护佑百姓。
“天道忌满,人道忌贪,”方台向围观的百姓讲授,同时将玉壶中的灵水分发给各村,“若见壶中石子转白,便是旱象将临,需提早开渠引泉。”公然,而后凡是旱情抽芽,玉壶便会收回警示,山民们依此囤粮蓄水,竟将灾害毁伤减至十之二三。
“你毕竟是血肉之躯,怎能耗过天道?”托塔李天王祭出小巧宝塔,塔中万道金光却在方台面前化作齑粉——他已与方台峰的地脉相连,每道岩纹都是符咒,每片松叶都是法言。但是,当他瞥见桃溪镇的百姓为护阵被流火灼伤,心头一恸,五行阵呈现裂隙,哪吒的火尖枪趁机穿透他的右肩。
方台在方台峰修行三载,垂垂与六合生灵相通。平台东南角的古梅,每逢冬至便会绽放五色花,花瓣落处,积雪溶解,草木萌发;西北侧的盘石上,常有玄鹤单足而立,其鸣声与方台的玉板相和,竟成一曲《大洞真经》。最奇的是平台中心的“聚气石”,每到月圆之夜便会闪现八卦光影,野兽们循光而来,环绕方台卧成太极图案,就连最残暴的山豹,也会和顺地垂下长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