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园墩峰][第3页/共4页]
百年后,云游羽士在石像下拾得半卷竹简,笔迹班驳却力透纸背,乃《园墩农经》,内载观星测雨之术、五行调田之法。桃溪镇百姓依经在峰周莳植“九宫五谷”:东方属木植稻,得活力而茂;西方属金种麦,承肃杀而实;南边属火栽黍,应炎阳而熟;北方属水育菽,顺阴润而丰;中宫属土养稷,集五行之精。五方作物相生相克,竟构整天然墒情阵,灵山自此风调雨顺,“春无旱魃、夏无涝鬼、秋无蝗灾、冬无霜魔”,牛羊满圈,粮囤如山。
园墩的草庐隐于平台西侧,木栅围起三分药圃、五分良田,竹席屋顶漏放工驳阳光,映得室内石案上的农书泛着古意。檐下悬着二十四片银杏木牌,每半晌着骨气之名,朱砂笔迹在风雨中愈发光鲜。风起时木牌相击,竟化作静态耕图:立春牌上,农夫驱牛犁田,春泥翻卷如碎玉;大暑牌中,孺子持竿驱雀,禾叶沙沙如私语;霜降牌面,老妪晒谷,谷堆成金塔映下落日。最奇是冬至牌,木牌中心竟凝着藐小冰晶,随温度窜改时隐时现。
暮色四应时,金晖为石像镀上金边,山风掠过他的眉梢,收回“沙沙”轻响——老山民说,那是园墩在默诵《击壤歌》,歌声混着松涛,护佑着山下的炊烟。平台上的九宫光影千年流转,如同永不退色的左券:以身为田,承天接地;以心为种,护佑百姓。园墩峰不再是一座浅显的山,而是一个关于耕耘与保护的永久传说,刻在每粒谷穗的纹路里,长在每个农夫的血脉中。
2、茅檐耕读:松风石雨悟农禅
羽士抚掌而笑,解下腰间羊脂玉斗——斗身雕着嘉禾环生纹,斗柄刻有二十八宿星图——以斗柄轻点空中,金光随步法流淌,九方田垄如刀削斧劈般闪现,垄间土气蒸腾,竟有五谷虚影悬浮其上。他自号“园墩”,取“故乡为墩,承天载物”之意,生得面如满月,长髯垂至腹间,月白素绢道袍上,金线绣着双穗交缠的谷纹,风过期纹章簌簌作响,似有谷香漫溢。草履踏在嶙峋岩路上,却始终纤尘不染,仿佛与山石草木早有灵犀。
初至峰下桃溪镇,百姓见他从青囊中倒出的稻种落地即芽,半夜播于瓦罐,拂晓已抽叶三尺,嫩茎上竟凝着露水般的星芒;耒耜轻叩石缝,瘠薄之地刹时涌出清泉,禾苗破土而出,穗头沉甸甸垂落,颗颗谷粒如珍珠缀串。山民错愕拜倒,呼其“园仙”。园墩却温谈笑劝:“吾非仙,乃耕夫耳。”说罢玉斗腾空飞旋,峰顶平台金芒大盛,五方土气会聚成五色泥土——东青、西白、南赤、北玄、中黄,“此峰乃五谷灵根,吾当布太初耕云阵,上接天罡,下通地脉,护八荒稼穑。”斗柄所指处,田垄间星轨隐现,如银河碎片洒落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