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大话灵山 - [第120章 五洋峰]

[第120章 五洋峰][第1页/共4页]

6、化石凝波:五洋归寂护灵根

“尔等可知,此峰乃五洋灵枢所化?”五洋神仙甩去破坏的水袖,暴露内里闪动着潮汐光芒的法身,五洋灵核在胸口明灭,“看我以五洋之水,洗尽天网!”他踏水而上,玉笏化作五柄水剑,别离刺向“角木蛟”“心月狐”等二十八宿的阵眼。

上古期间,东海龙宫的定海神针俄然震颤,镇守五洋的水精使者抬眼望去,只见信州地界的灵山被旱魃的赤雾覆盖,七十二峰如病龙蜷曲,山脚下的百姓正以血祭天,染红了龟裂的地盘。“水德之官,岂可视民如草芥?”五洋神仙解下腰间的“五洋玉笏”,化作青虹坠入人间,衣袂间还沾着南海的珊瑚碎屑、北海的玄冰棱。

“仙长!”海生哭喊着扑向石像,只见石像的衣纹如波浪起伏,掌心的灵核仍在缓缓转动,石盆之水今后永不干枯,五棵神树的根系也与石像的头绪相连,构成“五洋死水体系”。天兵们见“人峰共生”已成,晓得再难摆荡五洋峰,只得悻悻回天,却留下深深的水痕,化作峰腰的“斩云瀑”。

暮色中的五洋峰被五色采霞覆盖,石像的五色采带在风中悄悄飞舞,好像神仙衣袂。旅客们登上峰顶,触摸石盆边沿的水痕,俄然闻声松涛中异化着模糊的潮声——那是五洋神仙留在六合间的护民之音,穿越千年,仍然在五峰之间回荡。

当第十七道“天刑水雷”劈落时,五洋神仙的法身已透明如琉璃,五洋灵核碎成五瓣,别离飞向五座山岳。他望向山脚下跪求的百姓,俄然暴露浅笑——那是初见他们时的和顺。“五洋之水,本就该在人间。”说罢,双掌按在石盆边沿,法身垂垂融入五峰的地脉,终究化作一尊盘膝而坐的石像,掌心托着半颗灵核,五色采带从袖口流出,缠绕在五座山岳之间。

春日播种,他教百姓看五棵神树的叶子判定水情:红珊瑚叶泛白则旱,椰子叶垂露则涝,雪松结霜则寒,冰杉冒雾则暖,水柳抽芽则风调雨顺。他踏遍五峰,用玉笏在岩壁刻下“五洋水经”,详细标注七十二处暗河走向,又将定水珠埋入五峰交界处,构成“五洋护田阵”:旱时珠生水,涝时珠吸水,连最峻峭的梯田都能获得滋养。

五洋神仙轻抚老族长的白发,将玉笏插入石盆:“莫怕,水本无形,却能穿石。”回身对水官使者拱手:“容我与百姓道别,自会随你们回天。”却在步入五云庐时,以水语奉告最聪明的弟子海生:“子时三刻,取我埋在神树下的‘五洋灵核’,嵌入五峰中心的地脉枢要。”

近代抗战期间,日军诡计炸毁五洋峰修建水坝,火药却在石像前莫名见效,批示官夜梦五洋神仙踏浪而来,醒后发明军靴中盛满五洋泉,遂仓促撤退。2010年西南大旱,五洋峰的五洋泉竟主动分流,通过地下暗河津润了千里以外的农田,水文专家检测发明,泉水含有人体必须的五种矿物质,恰是五洋神仙当年融入的水精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