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大话灵山 - [第131章 甑峰]

[第131章 甑峰][第1页/共2页]

本地药农张阿婆记得,幼时摔破膝盖,祖母用甑泉水调和雄黄敷上,次日便结痂。更奇异的是,每逢大旱,泉眼便会涌出白雾,覆盖周遭十里——雾过之处,庄稼重获朝气。地质学家检测发明,泉水富含偏硅酸与锶元素,确有消炎镇痛之效。

甑峰周遭遍及着“鲁班遗址”。东侧的“墨斗岩”形似倒扣的墨斗,石纹如缠绕的墨线;西侧的“刨花崖”层岩薄如刨花,风吹过簌簌作响;山脚下的“榫卯石”天然符合,严丝合缝。最奇的是“吊颈松”,骨干横斜如挑梁,松针垂落似雕梁画栋。

鲁班云游至灵山那日,恰逢山洪发作。他见百姓躲在坍塌的草棚里,当即解下腰间墨斗,对着山体轻喝:“开!”墨线如银蛇游走,本来峻峭的崖壁竟轰然裂出百级石阶。当夜,他在破庙的梁柱上刻下镇水符,大水竟古迹般改道。自此,灵山百姓皆知来了位“木仙师”。

3、神工造峰:七十二艺的顶峰之作

周敬王年间,中原大地传播着“公输班一斧定乾坤”的歌谣。这位被后代尊为“鲁班”的匠师,能以三寸木片造飞鸟,用整根楠木刻龙舟。《考工记》记录,他曾为吴王打造构造城郭,城门开合间藏着七十二道玄机。但是,最令匠人歆羡的,是他那把从不离身的“墨斗”——相传墨线弹出时,连顽石都会主动裂开。

每逢梅雨季候,甑峰顶端便云雾翻涌,远了望去,好似古甑腾起的蒸汽。守山白叟王阿公的烟袋锅里总藏着故事:“鲁班祖师爷造这峰时,用的是天上的云当柴,地上的泉当水,蒸出的灵气能治百病。”山风掠过峰侧的古松,松针沙沙作响,仿佛木槌敲击甑壁的余韵。

甑峰南麓的石城寺,相传为鲁班弟子所建。寺院以天然巨石为墙,檐角悬着青铜铎铃,风吹铃响,声传十里。寺中镇寺之宝是块“鲁班石”,大要充满法则凿痕,传闻当年鲁班在此试斧,一斧下去竟削出九道凹槽。

鲁班选定灵山中心的孤峰时,恰是中秋月圆夜。他命弟子伐来千年古柏,削成三十六根“定山楔”,又取三江之水调和五色土,塑成甑形雏形。《灵山志》载:“祖师爷以星斗为钉,以云霞为瓦,七日七夜未合眼。”

地质学家在此发明罕见的“柱状节理”地貌,岩层如木柱般垂直摆列。但山民更愿信赖:“这是祖师爷用墨斗量过的陈迹,连石头都学着木头的模样发展。”

造峰最后一日,鲁班攀上峰顶,解下腰间酒葫芦痛饮。醉意昏黄间,他将葫芦抛向天涯,葫芦落地处涌出清泉,恰是本日甑峰的“玉液泉”。更奇的是,当他挥动神斧削平山顶时,木屑纷飞间竟化作漫山红叶——这便是灵山“枫香谷”的由来。

2、巧匠天工:春秋战国的木艺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