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大话灵山 - 第37章 道藏真传]

第37章 道藏真传][第3页/共5页]

(三)万法归心的结局

玄通老沙弥在清理塔基时,发明道童留下的九节竹杖,竹节里藏着一卷微雕《品德经》,每字都刻在莲瓣上。更妙的是,当月光照在竹杖上,会闪现出道童与慧明对弈的全息影象,棋盘中的“道佛和鸣”四字,正跟着四时更替变更色彩:春呈嫩绿,夏现朱红,秋染金黄,冬凝乌黑。

“法师可还记得,三年前三教法会上,三教大德共书‘三教归元’?”道童的声音变得缥缈,身影逐步透明,“本日这局,便是当年的续章。佛道如阴阳,如日月,看似两仪,实为太极。”他抬手一指,棋盘上的光点飞入慧明的眉心,慧明只觉识海轰然一亮,竟瞥见卜灵山的畴昔将来在面前闪过:千年前佛道初遇,五百年前共刻圣迹,另有将来信众们在莲池畔祈福的场景。

话音未落,道童指尖已凝出一粒流转七色的舍利。舍利中心,太清、玉清、上清三清虚影若隐若现,核心却环抱着十二道金色莲瓣——恰是佛道融会的异象。慧明俄然想起师父昙摩大师圆寂前的偈语:“金顶生青莲,牛背驮经来”,现在竟一一应验。

“水火既济,金丹自成。”道童踏莲而行,指尖掠过莲叶,叶面上便闪现出《周易参同契》的丹道口诀,“贵寺放生池下,本有地火明夷之相,当年昙摩大师以血祭水,贫道今以舍利引火,方得此青莲金池。”慧明恍然大悟,本来灵山的地脉,早被前辈大德布成了佛道合璧的丹炉。

子时初刻,池面俄然升起薄雾。慧明闭目诵经,忽觉眉心朱砂处一阵温热,再睁眼时,只见释迦塔的第七层飞檐上,立着个身着月白道袍的孺子。道童背对着月光,九节竹杖垂在身侧,竹节间嵌着的夜明珠,正将他的影子投在放生池里,影尾竟化作青牛的表面。

(二)弓足灌顶的启迪

多年后,慧明圆寂前,将玉匣传给弟子,留下遗言:“道藏不在山上,不在池中,在每个众生情愿向善的内心。”他的骨灰撒入莲池时,池心俄然升起七彩宝光,光中闪现出道童与昙摩大师的笑容,二人并肩而立,脚下是盛开的弓足与回旋的青牛,恰是灵山千年传承的最好注脚——道佛和鸣处,莲花到处开。

“又失眠了?”老沙弥玄通的声音从九曲桥传来,竹灯笼的光晕里,可见他捧着新制的莲灯,“明日还要主持盂兰盆会,这般费心……”慧明昂首笑笑,指腹摩挲着腕间的菩提子串——这是十年前在终南山闭关时,一名老羽士送的,每颗珠子都刻着小楷《品德经》,现在在月光下模糊发亮。

(三)青牛遗泽的印证

子时将尽,道童俄然落下最后一枚白子,恰在“太极眼”位。刹时,全部棋盘收回太阳般的光辉,黑子与白子同时化作光点,在云端拼出“道佛和鸣”四大金字。慧明瞥见,“道”字的走笔如青牛摆尾,“佛”字的笔划似莲花绽放,二者的笔划在交界处完美融会,构成前所未见的新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