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七夕乞巧][第6页/共6页]
“阿姐,巧草尖凝着露水!”十二岁的小玉举着竹枝蹦跳而来,发间三枚巧草蝶饰随法度轻颤,荧光映着鼻尖细汗,恍若星子落于月轮。阿莲接过竹枝,指尖触到叶片绒毛下的脉动——母亲曾说,此草通灵,唯七夕前夕与乞巧心音共振。
是日,信州少女发明,乞巧针绣出的图案随光变幻:晨如红茅烈焰,午似桑蚕银光,晚若鄱湖粼波。阿莲收天衣帛于檀木盒,见图谱正悄悄窜改——新的巧艺,正从她们这代人的巧心中发展。
子时初刻,银河澄明如洗。阿莲见织女星旁星云变幻,星子摆列竟与璇玑棋盘石纹无二!灵山方向,云层活动显化三十六峰表面,峰顶红茅地金红如焰,恍若嫘祖织机吞吐霞光。
月上柳梢,三十六名绣娘入天井,素白衣袖绣着分歧乞巧纹:穿针仙女、发光巧草,最夺目标是阿莲衣摆的“天衣无缝”纹,母亲临终前以红茅汁混血绣成,每到七夕便现银丝光痕。
阿莲抚过腕间蚕纹银镯,俄然晓得:乞巧非向星神求艺,而是以虔诚唤醒体内巧魂。正如红茅染霞需晨露滋养,织云成锦赖桑蚕奉献,真正的巧艺,藏于对一草一木的畏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