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绿色经济][第4页/共10页]
"第一块碑是你太爷爷立的,"陈老爷子抚摩着碑身,"当时刚有文创工坊,他刻下'取之灵山,还之灵山'。厥后你爷爷加上'百工护生',现在到你们这代,该让笔墨里长出新的故事了。"当最后一笔出工,阳光刚好穿过槐树的新叶,在碑面上投下七叶莲的光影,与陆明轩新刻的星砂纹路交相辉映。
在村办的灵芝孢子粉加工厂里,新引进的超微粉碎设备正在运转,每分钟2000转的研磨,让孢子粉的破壁率达到99%。"我们和中科院合作开辟的灵芝多糖提取技术,"陈薇指着显微镜下的孢子,"不但进步了药用代价,还让边角料成为竹荪培养基的优良成分,真正实现了'零烧毁出产'。"
"我们开辟的不是农产品,而是灵山的生态故事,"茶厂经理王建国举着茶杯,"每一片茶叶,都颠末270天的云雾滋养;每一朵竹荪,都接收了松针的芳香;每一支灵芝,都在腐殖土中沉淀了光阴。"他的话让来自浙江的茶商老张想起本身的茶园:"你们的做法给了我开导,本来生态农业的最高境地,是让每一件产品都成为地盘的代言人。"
4、科技赋能的绿色传奇
当晨雾再次覆盖竹溪村,工坊的铜铃又开端轻响。陆明轩吹制的新一批七叶莲香水瓶即将完工,瓶中的"灵山云雾"在晨光中悄悄摇摆,仿佛在等候某个远方的人,将它们握在掌心,让灵山的祝贺,跟着每一次呼吸,融入人间炊火。而在更远处的山林里,新莳植的七叶莲正在伸展叶片,它们不晓得,本身即将成为某件文创的灵感来源,成为连接地盘与民气的桥梁,让灵山的故事,在光阴里永久新鲜,永久芳香。
祈福墙前,一名身着藏青禅衣的中年人正用朱砂笔在木牌上写着“心稳则业稳”。他的手指枢纽粗大,虎口处有长年握方向盘的茧子,想必是位长途司机。小满重视到他的祈福牌挂在“安然林”地区,中间是一名老奶奶挂的“求孙康泰”,木牌边沿还缀着晒干的七叶莲,披发着淡淡的药香。
二十二岁的林小满背着帆布包,活动鞋底踩着潮湿的青苔,沿着“听松径”拾级而上。她的右手掌心贴着母亲寄来的安然符,上面用金粉写着“灵山赐慧”,这是三个月前她在考研得胜后,母亲对峙让她来灵山禅修的启事。晨雾沾湿了她的发梢,却让胸腔里的闷气垂垂散开,远处传来如有若无的钟磬声,像山风在叩问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