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民心所归[第1页/共3页]
余知言诚心道:“还请殿下莫要推让,本日若不能亲身送殿下与诸位分开,下官跟长平府的百姓都会留下遗憾的。”
步队又开端行进起来,百姓们自发站在门路两旁,目送着步队拜别。
太常寺卿也道:“臣亦是如此,大皇子和谢侍郎有功,待回京时自可厚赏,只是听闻在江州已经有百姓自发为他二人立生祠,如果再为他们立德政碑,恐他二报酬这泼天赞誉丢失自我,反倒孤负了江州百姓的一番希冀。”
有情感冲动的百姓憋着哭腔道:“殿下,我们会永久记得您和谢大人的!”
可眼下大皇子如此得民气,这是其他两位皇子拍马难及的,众望所归下,大皇子怕是没那么等闲倒下,这太子之位的终究归属怕是有待商讨。
谢瑄也重视到萧煜生硬的神情,心中多了几分称心。上一世萧煜因为在官方有了名誉,这才气有底气参与到皇位之争中。这一世没有了民气,他倒要看看,萧煜拿甚么来争。
能让江州统统官员和百姓如此推许,还要立德政碑,足以见得萧烬和谢瑄是多么得民气。
固然萧烬和谢瑄一向都在长平府赈灾,但他们所实施的各项决策一样惠及了其他受灾的府县,在行进的路途中送行的百姓络绎不断,足以见得两人现在在江州百姓心中的职位。
早朝上,盛安帝沉着脸道:“江州送来了万民伞,死力赞美此次前去江州赈灾的各官员。江州知州更是连同江州境内各知府一同上奏,要求为大皇子和谢瑄立德政碑,诸位爱卿对此事有何观点?”
可如许一来,盛安帝当初的一旦策划不但没有起到半分感化,反倒是为别人作了嫁衣,可想而知盛安帝心中的烦恼。
见世人不说话,他眉头紧皱道:“如何,诸位爱卿对此事就没有半分观点吗?”
这还不算完,两人的功劳已经在江州百姓的口口相传中向其他州府分散,怕是要不了多久,两人的名字就会传遍大盛。
群臣面面相觑,却没有一人率先表态。
萧烬见状也不再禁止,大声道:“解缆!”
“殿下,城中百姓此时都在城外!”
这一声好似引线,完整扑灭了百姓们的情感,大师都不约而同的大声道:“祝殿下,谢大人一起安然!”
活了两辈子,萧烬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类事,竟破天荒的有些手足无措之感。
与此同时,都城那边也收到了江州的奏折。
谢瑄对此也有些惊奇,不过上一世他也经历过这一遭,倒比萧烬平静很多,目睹萧烬没有反应,他悄悄的扯了扯萧烬的袖子。
余知谈笑容满面道:“殿下,谢大人,另有其他大人,长平府受灾,若非殿下与诸位大人不顾艰险,救长平府百姓于水火当中,亦不会有我们的明天。听闻殿下和诸位大人本日回京,我等虽不舍,亦不能阻,只求亲身送殿下和诸位大人分开,还请殿下准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