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提议开科举[第1页/共3页]
凌游见李世民到来,赶快上前拜见。
“臣遵旨,必不负陛下厚望!”房玄龄躬身领命,声音果断而有力。
言罢,他携着魏征与房玄龄,缓缓拜别。
李世民一行,踏着轻巧的法度,穿越于错落有致的院落间,终究立足于那传出朗朗读书声的书院以外。
李世民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恰是此理,空言无凭,目睹为实。本日闲暇,不若你我三人同往,一来可辨真伪,二来也算是去看看那小子的庄子现在生长成甚么样了,何乐而不为?”
马周闻言,眼中闪过一抹果断之色,朗声道:“马周定当尽力以赴,不负陛下厚望!”
孩子们或低头深思,或昂首瞻仰,眼中闪动着对知识的巴望与对将来的神驰。
李世民闻言,深思半晌,终究眼中闪过一抹断交。“好!既然众卿家皆觉得可行,那朕便下旨,开设科举,广开才路,让天下英才,皆有机遇为我大唐效力!”
“哈哈,凌游啊,你这小子,真是给朕带来了不小的欣喜,快说说,你是如何寻得这等绝代奇才的?”
“臣等遵旨!”房玄龄与魏征齐声应和,房玄龄是猎奇凌游庄子上的工坊,魏征则是为了看看书院。
门扉轻启,一股清爽而略带墨香的气味劈面而来,刹时吸引了统统人的重视。
“陛下,这马周的来源,说来话长。”随后凌游便将马周的来源简朴的说了一下。
“玄龄,玄成你们可曾耳闻?凌游那小子,竟在他那庄子中捣鼓出了别致玩意儿——所谓高产水稻,朕心甚奇,意欲亲身前去一探究竟,二位爱卿觉得如何?”李世民的话语中,既有对未知的猎奇,又不失帝王的严肃。
李世民闻言,龙颜大悦,几次点头,对凌游之策赞不断口:“玄龄,此番科举重担,便交予你手,务必秉承公道之心,精密策划,为我大唐广开才路,甄选英才。”
魏征闻言,眉头微蹙,言辞中带着几分谨慎:“陛下,高产水稻之说,微臣窃觉得不成轻信。我大唐边境广宽,水稻之优,首推林邑所贡,然其以是称奇,皆因一年两熟,亩产略胜平常。凌游此举,若非夸大其词,便是真有独到之处,但终归需亲目睹证方可晓得。”
此时,一旁寂静很久的魏征也开口拥戴:“陛下,蓝田侯所言极是。国度兴亡,人才为本。现在朝堂之上,人才紧缺,开设科举,实乃适应时势,利国利民之举。”
他身姿矗立,言辞锋利,每一个字都仿佛包含着千钧之力,直击民气。
李世民神采一正,感喟道:“差矣,自朕推行官员考核轨制以来,朝堂之上,能者上,庸者下,人才流失与需求之间的冲突日趋凸显。马周之才,恰是朕所急需。”
庄内热烈不凡,世人皆围着那一片金黄的稻田啧啧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