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初见王阳明[第1页/共3页]
“那贤侄先去歇息一下,我这另有政务需求措置,早晨再为贤侄拂尘洗尘!”说着王阳明也是叫来管家安排客房,带去歇息!
“门生郑轩,拜见阳明先生!家父曾言阳明先生学问高深,一代大儒,有着贤人之相,门生渴念,故前来拜师肄业!这是家父给您的亲笔信。”一番察看以后也是赶步上前,躬身见礼,递上手札,言语之间情真意切,溢于言表!
“贤侄不必多礼,请坐!你的来意伯安(郑洁的字)兄也是来信和我说过,贤侄聪明我虽不在都城也是略有耳闻!我与伯安兄便是至好老友,又有同窗交谊,你我叔侄相称便可!一别多年,伯安兄可好?”接过函件,叮咛仆人上茶。两相就坐,王阳明也是诉说了一下与郑父的干系交谊,体贴了一下郑父近况。
“没想到贤侄竟有这般境遇,不过能将偌大的宝藏上交朝廷,用于造福百姓,可见贤侄也是大义之人,至于拜师之事这也是你的机遇,不必抱有歉意!”闻声郑轩所遇之事,王阳明也是大为震惊,对于拜师之事,也没武人那般讲究流派之见!
“我去告诉管家,公子且先在此稍候!”侍卫也是接过拜帖,打量了一下郑轩的穿戴打扮,简朴的回了句,回身进了门房,没有索要好处,也没有甚么狗眼看人低的环境。
拂晓夙起,先练内功!一番修练下来,已近晌午,便是租了辆马车离了堆栈,前去筹办六修之礼。所谓束修六礼:就是肉干(谢师恩),芹菜(业精于勤),龙眼干(启窍生智),莲子(苦心讲授),红枣(早日高中),红豆(雄图大展)等组分解的六礼束修,这一观点发源于当代儒家思惟中的仁义品德看法,夸大了尊师重道、师生干系的首要性。从孔子阿谁期间持续至今,也算是商定俗成的拜师必不成少之物。买好束修之礼,将笔墨纸砚用礼盒包装好放进马车,想了想还是把那箱古籍拿了出来,毕竟今后再拿出来就不好解释了,驾着马车向着府衙行去。
“多谢叔父!小侄并无贰言!”听出了王阳明收下本身的志愿以后,也是欢畅的接管安排!
初度登门又是拜师肄业,礼数不周怕是让人笑话,该带着甚么礼品呢?阳明先生廉洁洁直倒也不好送礼太重,六修之礼加上从都城带来的一些上好笔墨纸砚,另有从天宁寺宝藏中得来的那些孤本文籍当挑选一些送给教员倒是不错,不轻不重!住进堆栈的郑轩一番梳洗过后,也是思虑着明日上门拜师该有的礼节和拜师之礼。做出决定以后便早早的睡了去,毕竟连日来的赶路早就怠倦不堪了。
还未坐下便闻声厅别传脚步之声,不急不缓,沉稳有力,转过身来就见一中年男人走了出去,身型清癯干衢,身高六尺,头戴儒士帽,面庞儒雅,颌下几缕长须整齐有序,一身的儒士长衫整齐朴实,团体给人一种高人隐士之风,大儒风采,行走之间龙骧虎步,沉稳有力又有一种位居高位的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