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陛下,济南真的守住了[第2页/共3页]
“守住了!”
“火药汇集就这么难吗?”李俊业话语很有些指责,火药几近关乎着李军的运气,可恰好每次都是贫乏火药。
不过天子自有威仪在,面对如此大捷,崇祯内心彭湃不已,可面色如平湖。
一将功成万骨枯,殉职的人大师天然不轻易记着,但是插手大朝会的文武百官,无不再次听到了李俊业这个名字。
“陛下,济南大捷,建奴围城凡四十六日,损兵折将三万不足,终至无功,于六日前已撤兵北逃。”那司礼监寺人,来到御前,高举捷报,朗声地奏道,说话时,冲动得满身高低不断的起伏。
纵使火药不敷,诸君也万不成蹉跎,三日以后,全军北方,望诸君同心合力,勠力同心,解民倒悬之危。”
李俊业的大捷无疑是及时雨,如同是黑暗中的一点明灯,本来死寂的朝会,一副喜气洋洋之色。
“陛下今后你对他该若那边之?”杨嗣昌俄然问道。
现在建奴入塞,全部华北都处于烽火当中,不管敌我两边,对于火药的争斗,都是摆在首位,加上疆场耗损又大,刘源汇集不到火药天然又在道理当中了。
“这李俊业确是不错,只可惜桀骜不驯,不让蒙受磨难,磨炼脾气,恐今后尾大不掉。”杨嗣昌点了点头,一语中的。
世人纷繁起座,齐声朗答。
这封奏章由宋学朱等人起笔而写,辞藻富丽,言简意赅,详细的济南之战的颠末,以及有功之人和殉职之人,又几次重申了济南战后的惨状。
……
“太好了”
“诺!”
在这死寂般的天下里,一个衰老的寺人扯着锋利的鸭公嗓,一手高举捷报,一手撩起朝服下摆,飞普通的通太长长的朝道,那锋利而亢奋的声音,一向在朝会上空飘零。
他的战略当然是绝对没有题目,但再好的战略也需求履行,无法明军太拉垮,临时拼集成的勤王之事,又如何能将建奴画河为牢,分而歼之呢!
百官们暗里里忍不住的再次会商了起来。
杨嗣昌道:“陛下,建奴比我们料想走的要早,此时还未春回大地,冰河尚冻,建奴烈马能够等闲驰骋其间,这画河为牢,只怕是不能了。”
“啊!守住了?真的守住了?”
“刘千户,军中辎重筹办如何。”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李俊业非常体贴,接着向刘源问道。
崇祯和百官又商讨了几件要事,方才回到了御书房当中,不会儿杨嗣昌就来了。
百官兴高采烈,再次山呼万岁。
“哎!看来建奴军中也有高人,任凭杨卿如何神机奇谋,也都被人看破,故而敢在冰河开冻之前,仓促进兵,不过幸亏济南守住了,并且重挫敌军。”崇祯摆了摆头,感喟了一声。
“至于安然上,请将军放心,已经和济南边面调和过,济南边面情愿派出八百人护送我们车队回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