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海南民族博物馆[第1页/共4页]
海南苗族是海南岛的世住民族之一,自称“kicm”mug”(“金门”)。苗族搬家海南岛始于明朝嘉靖至万积年间,从广西等地作为兵士被朝廷征调而来,而后落籍海南,也有一部分因餬口而移居海南岛,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汗青。
鸦片战役今后,琼崖群众和天下群众一起,对本国侵犯权势和海内封建权势停止了不平不挠的英勇斗争。1919年5日4日,发作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五四”活动。1921年,琼崖工人活动在党的带领下,构成新的反动力量,成为中共琼崖处所构造的阶层根本。
甘工鸟的故事在黎族地区广为传播。故事报告了仁慈、斑斓、勤奋、英勇、聪明的黎族女人甘娲猖獗地爱着恋人劳海,但继母却为了款项把他嫁给了财主。甘娲不从,家人就将其囚禁在竹笼里,送到婆家,甘娲听到笼子外的燕子歌颂,感慨人不如鸟,因而有了变成鸟的设法。厥后甘娲化鸟飞走了,收回“甘工”的悲音,成为黎族人的吉利鸟。
明天观光了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张安然他们感遭到了深厚的文明秘闻。海南各族群众为争夺束缚,果断不移的和大陆群众英勇战役在一起,为建立新中国作出很大进献。馆内揭示了黎、苗、回等民族的丰富文物和糊口风俗,通过什物、图片及笔墨活泼闪现了海南的汗青和文明传承。特别是黎族的传统服饰和编织工艺,令人赞叹不已。观光过程中,张安然他们深切体味到了少数民族的聪明和缔造力,对海南的文明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是一次增加知识、开阔视野的贵重经历。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位于五指山市海榆北路,1981年秋筹建,1986年10月1日建成对外开放,前身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海南建省后,改名为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是天下六大民族博物馆之一。这个博物馆是海南建馆最早、保藏少数民族文物最丰富的省级博物馆,是一座以储藏、摆设海南省汗青和黎族、苗族、回族文明为主的综合性省级博物馆。
黎族、汉族、苗族、回族是海南岛世住民族,各民族在纺、染、织、绣等方面都有奇特的缔造。黎族先民早在3000多年前就把握和利用棉纺织技术,到宋元时其技艺抢先于天下,制作的黎幕、黎饰等闻名于世。元初棉纺织改革家黄道婆将黎族的棉纺织技术带到松江地区,促进了我国棉纺织业的生长;自明末清初,苗族的蜡染、刺绣独树一帜;回族的服饰、贴布绣及其图案突显着中外文明融会;汉族的纺织技艺上融会生长,共创琼州丰碑。
海南省现有回族8667人,三亚漫衍最多,有近7000人,聚居于回新、回辉两村。目前,三亚回族还保持本来民族的传统文明,过着稠密纯粹的伊斯兰教文明糊口,不与其他民族通婚(除非信奉伊斯兰教),穿戴代表本民族文明特性的打扮,长于经商,是勤奋致富的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