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白沙的红与绿[第2页/共3页]
山路并不平坦,偶然是峻峭的上坡,偶然是回旋的下坡,但每一段路程都充满了应战与欣喜。穿行在盘山门路上,仿佛置身于一片未被打搅的山野,四周的风景时不时地暴露面纱,让人沉浸在天然的美好中。
白沙叛逆魁首王国兴铜像。毛泽东主席说:中国少数民族自建议义,主动寻觅共产党,建立反动按照地,王国兴是代表性的一人。
阳光下,打着雨伞还戴着帽子的,是在辛苦奋作的茶农,恰是她们用汗水和情怀灌溉出白沙绿茶的甘醇芳香,作为一道活动的风景,她们不亚于背后的茶园观景塔。
白沙中队批示唐德厚被歼,副批示李尚宽被活捉后枪毙,驻扎在志道村的百姓党昌江县逃亡当局被摈除出境。这一仗,毙敌20多名,缉获短枪1支、步枪11支。为了记念白沙叛逆打响“第一枪”这段光辉汗青,白沙县制作了这一记念园,对于展开除命传统教诲、爱国主义教诲,传承弘扬琼崖反动精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左远方是一座水塔,装点着茶园的景观。
第一枪记念园内,“高举旗号,永跟党走“的主题雕塑,头顶蓝天,背靠青山,气势恢宏,寂静厉穆。
硝烟虽已散去,沉闷如雷的牛角号仍然响在耳畔,那些拿命拼搏的前辈的形象巍然耸峙心中!
第一枪记念园内另有摆设馆,馆里展出白沙叛逆的人物雕像和相干质料图片。
一望无边的绿,井然有序的绿,浓得化不开的绿,茶园绿得让人舒心,让人感慨——哇,连风,连氛围,也都是绿色的。
美女峰下,一个颇具白沙特性的茶园小镇必去打卡,抚玩闻名遐迩的白沙绿茶的莳植,再到“茶场二队”去喝茶旅游,那边也曾是广东知青的“第二故里”。
原定叛逆时候为1943年8月17日,因为情势所迫,白沙一区的白沙、元门、牙叉等乡4000多黎苗族大众在本地首级的带领下于8月12日提夙叛逆。叛逆兵手持原始兵器,向驻在向民村的百姓党白沙县当局和驻在什空苗村的百姓党白沙县中队同时建议进犯,打响了白沙叛逆“第一枪”,拉开了白沙叛逆的序幕。
溪畔相隔不远便立一座雕塑,这是白沙叛逆打响“第一枪”的“枪雕”。另有一组豪杰组雕,在青山翠竹的映托下格外夺目。立在向民村村口的雕塑,赞美海南孤岛奋战23年红旗不倒!
知青井,知青和茶场员工一起吃水用水的水井,现在不再利用,而赐与庇护起来了。
据先容,这一主题雕塑,以莽茫大山为背景,通过5名分歧人物各自肢体说话的交叉交叉,表示了黎苗族同胞对百姓党反动派的刻骨仇恨以及当时战役场面的狠恶高亢,艺术地说了然叛逆兵终究找到了救星共产党——黎苗族群众永久跟党走的主题。特别是,雕塑高10.43米、宽8.12米(意味第一枪打响时候),竟然是用贵妃红花岗岩整石雕镂而成的,具有汗青的沧桑感和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