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胎穿李承乾,摆烂出盛世大唐 - 第11章 有必要那么夸张吗?

第11章 有必要那么夸张吗?[第2页/共3页]

李世民这番严肃的话让满朝文武赶快连连点头,本来他们还觉得陛下会因为太子偷懒的事情而大发雷霆。

魏征也对着李世民微微施礼今后,才开口道。

在此之前能作为孩童发蒙读物的册本几近没有,现在能多两本孩童发蒙读物,也是造福于民了,陛下圣明。”

李世民沉吟了半晌,重重的点了点头,严肃的目光扫视了群臣一眼,才缓缓开口道。

公然此弟不宜久留,小时候这四弟还算好,可跟着春秋越大,内心野心也越收缩,现在都敢在大庭广众下阴阳他了。

毕竟那些官员辛辛苦苦写了几千字的奏书,而太子殿下竟然就写了“废话太多,不予审批”八个字,实在是对付了事。

李承乾看着房玄龄和魏征那夸大的神采,嘴角一顿狂抽,呵呵,有需求那么夸大吗?

固然《三字经》看起来非常简朴,好似在坐的文臣都能等闲编写出来。

他拿起奏折中字数写得最多的那份,摊开来给统统人瞧了瞧,统共有几十页在那边。

这《三字经》和《百家姓》读起来能够说朗朗上口,特别是《三字经》,的确就是一大典范。

李泰的谈吐让全场官员都窃保私语了起来,李世民听着这些话,不由得紧皱眉头。

他感觉李承乾说得没弊端,那些文臣写奏折的时候,总喜好文绉绉的引经据典,长篇大论,仿佛不长篇大论就没体例透露他们的才调一样。

改天我如果把这《弟子规》、《幼学琼林》和《增广贤文》全数折腾出来,你们还不得表示得更夸大?

只见房玄龄看完《三字经》后,持续说了几句“妙啊,妙啊……”。

李承乾一番话让李世民神采都雅了很多,乃至有发自肺腑的认同感。

“阿耶,儿臣如许做也是有深意的,儿臣就想问问您,很多官员递交上来的奏折是不是典范又长又臭?当真看了一,两千字,还没看明白奏折要表达何意。

沉吟了半晌后,李承乾才对着李世民行了一礼,神情庄严的回道。

就如许,奏折一事仓促揭过了,跟着大臣悉数到齐以后,每日早朝也就正式开端了。

就这短短六百来字将诸葛丞相对汉室的忠心表达得清清楚楚,也将他要北伐的决计揭示得淋漓尽致。

您脾气是不是也太好了,如果这奏折放在孩儿身上,孩儿如此对付了事,您是否也会如许不活力?恐怕不见得吧?

孤就想问问,现在我大唐江山海晏、国泰民安,到底有甚么工感化五,六百字表达不清楚的?你奉告孤。”

给朕传令下去,今后官员上书的奏折,普通不能超越五百字,特别环境下也最好包管在一千字以内,谁如勇敢违逆,朕就将他杖责三十,明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