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学宫卷[第2页/共3页]
“麦公公,不知陛下让我到文渊阁有何唆使?”严嵩问道。
严嵩第一次走进了紫禁城,在走过文渊阁前的石桥时他情不自禁地抬起了头。
藩王在别人眼中是烫手的山芋,在他严嵩眼中倒是可贵的机遇。
严嵩正襟端坐翻阅着永乐大典,闻听此言立即起家道:“还望麦公公指导,这两本书在那边?”
严嵩不是没有想过那日出类拔萃的少年是何人,只是任凭他想破脑袋,也不成能猜到会是一名“离家出走的藩王”,大明将来的天子。
并非他脑筋发热一时胡涂作出的决定,而是沉思熟虑以后的运营。
“免礼”一道清澈的声声响起。
“见陛下?”严嵩满脸错愕,回身一看墙头的牛角灯烛火已经燃了大半。
“哦”麦福似有些惊奇,随即点了点头朝东阁靠窗的小隔间而去。
“麦公公,不知这书库可有擦手的毛巾?”严嵩是有些宽裕地伸了伸手,“我这满手的汗迹沾污了珍宝,可就是大大的罪恶了。”
麦福看了他一眼,笑骂道:“惟中既已识得此中三昧,怎会不知是何人所做?”
当初严嵩还在江西故乡研学,朱厚熜穿越以后偶得了一本易容术带着麦福几人游历江湖。
不出不测朱厚聪在严嵩归隐的西山碰到了他,当时严嵩在山下搭着草庐传授门生。
麦福淡淡一笑,“《永乐大典》,学宫卷。”
严嵩眼中巴望的眼神只是一闪而过,他随即拱手道:“麦公公,不知陛下让我看甚么书?”
现在严嵩能够认出没有易容的朱厚熜,只怪后者那一身气质实在无人对比。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道亮光摸干脆地问道,“麦公公所言的学宫,莫非是学事理三宫?”
“麦公公,学宫卷气势澎湃、喷珠噀玉,令人读之耳目一新,细心机考又觉常日的猜疑豁然开畅,不知是何人所做?”
没有哪个文人能回绝这类引诱。
他读了几十年诗书又在乡间用心研学,对于传说中的永乐大典也略知一二,可向来都不晓得有甚么学宫卷。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伴,如果不是进了宫本身还遇不到陛下。
残月如钩,伴着点点繁星。
一来二去,麦福倒直接称呼严松的字号。
严嵩心中猜疑脸上却闪现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我幼时家贫无书可读,本日能到这天下最负盛名的藏书之所,也算是我的幸运了。”
麦福闻言不由得感同身受,他也曾经为了出人头地苦读诗书,乃至不吝遭人毒打也要借书去。
藩王身上最大的护身符是祖制,而祖制现在成了当今陛动手中的利剑。
香樟木制成的书架一排一排摆设在屋内,每个架子都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