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 - 第47章 金瓶掣签

第47章 金瓶掣签[第2页/共3页]

“常言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若一方的父母官不仁,那刻苦的就是百姓,如此首要的职位,又怎能等闲地用抽签来论?”

黄锦在殿内耳背微动,就发觉到了内里的动静,向朱厚熜行了一个礼。

王琼摇了点头:“学问做得好,办理一定做得好,何况仅以科举测验成绩之好坏,来决定一个官员任用的地点,并非良策!”

麦福恭声道:“陛下圣意天裁,一言一行皆有深意,臣以为众位大人所言不当。”

“啍,王阁老被陛下钦点,绝非庸碌之徒,不如请王阁老献上一策。”

蒋冕深思好久,缓缓言道:“那不如由我等,考查他们小我之本性,再顺次决定去往何地任用。”

陕西考生吕楠,会考中被陕西考官康海列为头名,另一名南边考官王錾却将其列为第六。

言罢,朱厚熜提笔,又写了一封密信,叮咛黄锦传回广东。

康海忿忿不平,以为判卷需求按照卷子本身的程度,不能因为别的外来身分的滋扰,以为他是北方人,就压抑他的名次。

终究王錾还是听了他的建议,吕楠被定为状元。

王琼可贵没有辩驳杨廷和,表示附和地微微点了点头。

他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在中间走了几步,言道:“不如就以翰林学士科举成绩的好坏,来决定优先挑选的挨次,成绩越高者,越可优先挑选!”

毕竟是杨廷和突破了难堪的氛围,率先开口:“陛下让我等拟一个遴派监察使的章程,诸位,有甚么观点?”

委派监察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前几朝有常例可循,按事理应当照章实施便可。

他沉声道:“何不以掣签之法决计?”

朱厚熜喃喃自语:“大明养士百年,且看看,能一用否。”

朱厚熜在乾清宫内,正在为即将到来的科举殿试,筹办题目。

蒋冕点头附和,语气无法:“官员外任一向是个老迈难的题目,大师都想去富庶之地,视苦寒之所为蛇蝎,避之不及!”

“呵呵,杨大人历经三朝,想必胸中早有高论”

卷宗上所言,南边人才高产,不但对考生有上风,必然程度上还影响了考官。

他双眼一凝神,又看到了之前的一份卷宗。

朱厚熜手中拿着纸笺,看了眼墙上挂着的《千里江山图》,轻笑一声:“这汪鋐也是个妙人,那就照他所言实施,朕等着他将市舶司卷宗,上呈京师。”

“若采取抽签之法,吏部委任官员贿赂拜托之事,当可为之一清!”

“主上,广东发来的八百里加急!”

又叫麦福将写有朱红大字黄帛,封存起来,作为本年殿试的考题。

……

他提笔,在宣纸上写下几字:“抽签订官位,难道儿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