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两河两海之地[第2页/共3页]
“秉用兄,但言无妨。”
王阳明端起茶碗,悄悄吹气,接着弥补道:“自太宗迁都,京杭运河为之一新,山东有济宁和临清两地,漕运随之而起,贸易也日趋繁华。”
王阳明微微点头,接着言道:“山东儒学昌隆,官员百姓皆讲究俭仆二字,山东礼节之风骚行,于政策推行有天然的好处!”
王阳明略一沉吟,这件事情他本也是想和张璁一谈,现在张璁先来拜访,他天然有了腹稿。
桂萼瞧着张璁孔殷火燎的背影,慢悠悠地清算起茶盏,心中却在思虑。
楚言是张璁外放为官时收下的弟子,他本是孤儿出身,来肄业时也不过七八岁年纪,两人虽名为师徒,豪情之深厚却如父子普通。
“山东,孔孟之地,人文之乡,百姓勤奋俭朴,崇尚中庸战役”张聪自语道。
朱厚熜借提俸掌权,帝王威仪遍及朝堂,现在提俸于大明而言天然是重中之重。
“山东?”张璁闻听此言,大脑飞速去之转,不竭检索关于山东的信息。
“秉用兄当局者迷呀,你不该来问我,该去问有处理体例的人。”
王阳明心中略一核算,广东突发大水三十万两赈灾,陕西天旱急需二十万两白银,边军过冬衣物采购需求三十万两……
桂萼回身到点着油灯的书桌上,从书堆最高处抽出了几份《邸报》,并将其递给了张璁。
“国库合计共有白银一百三十八万两,铜钱二十万贯。”
桂萼对此由衷赞叹,此事一举多得,为了包管本身好处,朝臣们当然会不遗余力地推行新钞,而新钞又有了当权者的背书,也定然无往而不可。
“黄公公,不知陛下几时回转?”
“我觉得,当可从山东!”
“王夫子所言极是,山东有大河,运河,陆地三者之上风,贸易发财,但同时又是孔孟之乡,文明为中原正统,百姓自古就有储备之风俗,无益于天宝推行!”
细细算下来,现在大明国库真正可供利用的银子,竟只要八万两。
前任户部尚书,勉强算个能人,临时做到了不亏不盈,但前几任留下来庞大亏空,现在的大明国库,远不如看上去风景。
王阳明点头,迈步朝侧殿而去。
他顿了一顿,持续言道:“推行天宝,与提俸二事并行,故我特向王夫子就教。”
“黄公公,陛下日暮时能返来吗?”
但朱厚熜临时起意,去访问天下诸道,张璁天然扑了个空,但幸亏有黄锦留守乾清宫。
此时有人出去传话,对王阳明道:“尚书大人,礼部左侍郎张璁大人求见,正在礼部侧殿中等待。”
“嗯”张璁眼睛大张,两三口将茶水下肚,一脸迷惑地看着桂萼。
张璁脸带欣然之色,内心的忧愁也放下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