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风流大宋 - 第18章 知军离任

第18章 知军离任[第3页/共5页]

“叶知军爱民如子,体恤吏员,实是我高邮公众之福祉。他日回京,我等定要刻好德政碑、奉上万民伞,以颂知军之不朽恩德。”

“好好好,一说到办事,你就这套说辞,哪一年家里不帮你把这些都办理好的呢!”张盛财一摆手,接着问:“你就说,有甚么体例能够治一治这秦家庄?还得能够一下子到位,让他们翻不了身!”

喜好风骚大宋请大师保藏:风骚大宋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本来他想好的打算是,遵循畴昔通行的常例,就以“处所官府经费严峻、全赖乡坤多多着力”为由头,大肆分摊各项劳役,然后通过各种体例,给秦家庄加派的会是最重、最亏同时也是最轻易出错的一些工程,不但在经济上往死里去压榨,更是埋下各种圈套,总之要按他大哥的假想那样,一下子把他们搞残。

张盛富大喜,他所事前获得的动静公然靠谱,真是想甚么就来甚么。看来他必必要在明天早晨好好地谋齐截番,到时候瞅准机遇就给秦家庄下套。

张盛财此时便说:“就晓得二弟你有手腕、有体例。如果把这秦家庄清算了,这做咸鸭蛋买卖的,就一下子倒掉了两家,接下来再使些手腕,让那崔家退出。这笔买卖,我给二弟你留两成。”

酒过三巡,张盛富便开口道:“兄长明天把我叫来,但是有事情要商讨?”

张徕则安抚道:“嗲嗲莫心疼,等来年儿子中了进士,二爷这几年吃出来的,我倒要看他当时候该吐返来多少。”

不过以叶宗古的脾气,在这类军县合治的处所,天然是持续履行他的那种“有为而治”的理念,有啥烦心的事,能推给县里就尽量推给县里,以是也就少了争权之嫌。更加上这两三年中,高邮也无甚天灾天灾,反倒获了个磨勘(唐宋对官员的考核)上等的好评价。

注:本章设定元佑八年高邮知军叶宗古离职,后为毛滂接任的来由以下:据清朝《高邮州志》记录,宋元佑年间知军总计有杨蟠、安鼎、赵晦之、蹇序辰、叶宗古、毛滂等六人。据百度百科,杨蟠知高邮军为绍圣四年,蹇序辰其政治态度为新党,知高邮军也应在绍圣后。赵晦之、安鼎无经历详情;合适人选仅剩叶宗古与毛滂。因而取叶宗古元佑六年知高邮军,八年任期满。此时高太后未薨,苏轼仍有保举之力,按毛滂态度与政治干系,此时也是他独一能够任知高邮军的机遇。

“不瞒二爷,实在这秦家的红心咸鸭蛋的配方本来已经成为咱家能够独家把控的囊中之物了。未曾想,这秦家的小子耍奸使计,来了一出公开辟卖配方的招术。最后,我们张家花了大本钱,却也只能成为四家中的一家。你想想,这该少赚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