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 - 第53章 苍水公的一日见闻

第53章 苍水公的一日见闻[第1页/共3页]

“太子殿下,听您先容,定远现有强兵3018名!微臣也看了,确切战力惊人,完整不惧鞑子强兵。”

“定远县作歹的大盐商、运营数代的土豪劣绅,被我带兵一扫而空,获白银200余万两、黄金8万余两,粮草无数!”

“董军、金俊,拿把大锤到校门口的空位,给张爱卿揭示一下,水泥块的强度。”

“我们是百姓的后辈兵,三大规律要记牢:统统行动听批示、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统统缉获要归公。”

“最困扰本王的事情,是定远一县之地,百姓数量太少了,没法征得充足的兵士啊。”

次日一早,太阳刚升起没多久,给小小的定远城带来丝丝暖和,城北的一栋新建书院里,传出了郎朗读书声。

“待到本年5月尾夏收,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我大明也能收到粮食近20万石,充足了。”

“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太子殿下仁慈,孩子们有福了,他们的家庭也有更好的将来。”

“工坊里的人,都是本地可托的百姓;工艺上也分为分歧步调,由分歧的职员卖力。”

一股与其他明军截然分歧的,热火朝天激昂向上的氛围,向着张煌言一行劈面而来。

“这里的门生,大多都是军中兵士家的支属,另有一部分是李县令从定远、凤阳汇集来的孤儿,总数为316人。”

56冲、69火箭筒及107火箭炮的射程和能力,更是让张煌言一行,如见了神器普通。

“另有,定远县150万亩耕地,本王已节制135万亩,分派了75万亩给7万余百姓耕作,只收1成田赋。”

而后一行人又快马加鞭到了山谷,现场看了水泥工坊、石膏工坊和火器工坊,特别是看了火器工坊。

“这些收成,养我大明数千强兵,绰绰不足了啊!”

“诺!”

书院范围还不小,竟有10个班级,在传授着分歧品级的门生。

“最后,本王还安排了一队人马,专门监督!”

“嘿嘿,张爱卿,本王奉告你呀,这栋楼房乃是水泥所建,内里放了竹条加强强度。”

“张爱卿,这个书院建成不久,还比较粗陋;主如果讲授生识字和识数,不做睁眼瞎罢了。”

“别的,各乡都设了小学,报酬与此不异,农家孩子都有学上了;山谷当中设了夜校,教诲兵士识字和忠君爱民。”

一队队的新兵,正在停止行列、跑步和体能练习,练习间隙在教官带领下,高唱着军队规律和重视。

喜好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可请大师保藏: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可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呵呵,爱卿勿要忧愁,本王手握强兵,贫乏赋税时天然会找鞑子和土豪劣绅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