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竹编价值[第2页/共4页]
梁川想给他们一些种麦子的建议,但是想想还是算了,他就怕说了也没人信。种了一辈子地的农夫谁会去听一个没刨过地的农夫的话,把本身的地随便折腾?实际才是查验真谛的独一标准,在没有拿出实际的农业服从之前,梁川就是把他的小嘴磨破了,估计大师也是笑一笑,不会当一回事。
“本身做的?”何保正难以置信,拿着簸箕前后打量,还跟梁川一样,用手掰国掰,嘴里啧啧称奇,没想到这两个常日里不说话不显眼的大女人另有这本领,唉,难怪梁川这小子这么好的心,还收留这两个抱病的女人。“这个家什做得真好,光是靠这个技术,日子也能越来越好,不消再每天盯着地盘来靠天用饭了。”
梁川又在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她们听不懂,但是梁川说的有板有眼的,不像是在说胡话。
叶小钗忍不住惊呼:“这半天工夫就能赚一百文钱吗,如果白日打一天的柴,再挑到集市上去卖,累得腰酸腿疼,也赚不到一百文钱啊。山上的竹子都是野地里长的,砍下来就能做成竹编,如果销路好的话,莫说温饱了,就是做成小富之家,也不是不成能啊。”
现在地里恰是农忙的时候,何保正家里没有水田,就种了一些小麦,朝庭为了鼓励南边的农夫种一些北方作物,制止农夫因为南边的灾害而因灾致贫,就驯化了北方的小麦到南边来种,这类驯化后的麦子抗旱才气极强,株矮穗大,生耐久短,适于春季播种,但不如北方的小麦好吃。有点近似于当代的春小麦。种这类小麦在南边朝庭是免税的。
在农家,簸箕是家家户户都需求的耕具,一张簸箕用得珍惜点能够用人老几辈子,起码也可用十几年。俭朴的乡民们更是如此,即便是竹制的东西,能用三代人绝对不敢两代就扔了,那是要遭报应的。
“是的,家里的几个女人,他们没事的时候我筹算让她们都做一做这个手工活,一天一小我起码能做一个,一个一百多文钱,卖出了,比种地强多了。你家的那位呢,我在想平时如果没事,也能够一起过来做做这个竹编,做好了拿到我的店里去卖,赚的都是你们本身的。”梁川给何保正提了一个主张。
梁川冲着何保正打号召,何保正看着梁川手里端着一个簸箕,仿佛还是新的。
这话听着倒是顺着,梁嗯了一声,转眼又说道:“何保正你还是叫我梁川吧,我们最好还是各论各的,也没密切到阿谁份上!”
何保正甫一听到梁川的这个建议,心头一热,是啊,家里的地本身一个清算就充足了,他家婆娘常日里也就在家里筹齐截下,如果能学会这门技术,做些竹编,能够比他在地里赚的还多。但是他一下子心又冷了下来,这类技术普通都是不过传的,多一小我学会就会少一口饭吃,古话有一句民教会了门徒饿死了徒弟,连师徒之间这类技术都要留一手,更何况他们邻里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