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大捷入京[第2页/共3页]
并且,
一下子成了欢乐的陆地。
仿佛,
很难不让人往谋反的方向去想啊。
陈新甲点头:“自万历四十六年四月的抚顺之战,努尔哈赤初次伐明,至今二十五年了,
不知为何,
皇太极自降国格,向平虏侯府称臣,皇太子福临送入平虏侯府为质。
像陈新甲和王德化如许的官员,要么独善其身,要么自成一党。
厅堂内,
起码在法理上,更具有合法性。
很久,
抱怨归抱怨,
抛开其他的不谈,
就算中间,朝廷有好几次筹算和谈,但都是秉承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政治目标。
于大明,
要晓得国公在大明的职位但是很高的,并且在封地的权力也是非常之大。
特别是张璟川在辽东就藩今后,一旦被封国公,封地大抵率就是辽东。
但是,
“大捷,大捷,平虏侯亲率辽东铁骑,攻破盛京,活捉皇太极!”
不过那都是政治需求,毕竟是没法成势的。
但在场的没有一名大臣去恭喜去道贺,乃至连一张笑容都没有。
预示疲敝的大明,
在获知这一动静后,
抢的可不但仅只是一些财贿了,而是他大明的江山。
……
辽东的兵强马壮、平虏侯府的富可敌国、张璟川的既不听调也不听宣,
那就是平虏侯安定了辽东,处理了困扰大明二十五年的边患,面对如此功劳,朝廷又该如何应对呢?
田弘遇和王德化同时点了点头。
他们虽不屑平虏侯,但也不想获咎对方。
国公在封地,虽也能具有必然的军事、司法、人事上的自主权,可一旦与就藩的权力相重合,
不想打归不想打。
当然,
“快,召田弘遇、王德化、陈新甲觐见!”
张璟川立下如此不世之功,若不封国公,
他把儿时蒙受的磨难,到入京为官,再到投效平虏侯,几近这一辈子的经历,都在脑筋里过了一遍。
街面上,
但是,
朱由检欣然一叹道:
在清虏兵临山海关后,心底里也有些发虚。
首要就是以周延儒为首的江南党,另有吴甡为首的江北党,斗争尤其狠恶。
不管是朝堂还是官方,抗击清虏,那是政治精确!
现在,大师谁不是勒着裤腰带在过日子,如果再让他们掏饷掏粮,这日子,恐怕就过不下去了。
至于都城的百姓,
又能够了!
田府外的街道上锣鼓喧天。
担忧朝廷为了对付北边的战事,又得大范围的征调民夫和辅兵,从他们的口袋里掏饷掏粮。
不但如此,
毕竟,
清虏寇关或是南下,为的不就是抢一些东西,抢完就跑么。
自从平虏侯就藩辽东今后,皇太极等清军主力北撤,陈新甲和王德化在朝中的职位,也逐步边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