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不好的消息[第3页/共3页]
朱元璋带百官挖红薯的事情,通过报纸传遍了全部大明王朝,在歌功颂德的同时,也让红薯这个吉祥之物传遍全部大明。
“还得是李相,这话说得在理!”
一大坨完完整整,百官都看傻了。
“诸位臣工,”他转头号召,“愣着干吗呢,都动起来啊!”
的确猖獗。
朱元璋带着满朝文武出了京师,来到这田间地头里,田埂边的野草上还挂着露水,打湿了他们的裤脚。
而相较于其他新事物的快速生长,朝廷主持建立的银行,停顿倒是相对慢了一些。
但是现在的他具有了更高的角度,更宽广的视野,这也让更加务实的刘基更受重用。
究竟上,朱元璋早就已经晓得了红薯的产量惊人,但是他还是带着满朝文武亲身来见证。
李善长跟他的时候很长,智勇双全,他和刘基能够称得上是他的智囊团中最首要的左膀右臂,而在大明创建以后,李善长更是成了文臣之首,封宣国公,官至中书省右丞相,不管是爵位还是官职都比刘基要高很多。
在统统人迷惑的目光下,只见李善长也顾不上礼节,直接跪在地上,用手扒开泥土,一边扒一边道:“这是大明的吉祥,用锄头挖恐会挖坏!”
闻声朱元璋的喊声,百官赶紧围了畴昔。
而他看不见的是,朱元璋脸上的笑意中却闪过一抹玩味。
张老夫战战兢兢地递过锄头:“皇上,这......”
锄头当然是让皇上先动,但是现在皇上都动了,百官岂敢不动?
朱元璋一怔,其他统统大臣也都是一怔。
并且对于李善长也更多了一分感慨。
立马有人去拿了一把大秤过来,将这一整株红薯挂起来称。
因为大师都很猎奇这红薯的产量究竟有没有那么神,更关头的是,一旁的史官和通政司的编缉刘三吾正拿着羊毫,在一旁时候筹办着记录下这能够名留史册的名场面。
把一旁的老农都看傻眼了。
红薯皮是淡淡的粉红色,沾着新奇的泥土,在晨光中泛着光芒。
“天呐!”兵部尚书惊呼,“这如果种在边关,将士们何愁粮草不敷?!”
这也让朱元璋愈发感觉报纸之物的绝妙。
只见这个时候,一株红薯在百官一齐用力扒土之下,完完整整的被挖了出来,包含统统根须在内。
“回大人,”张老夫掰动手指算,“一亩地能种三四千株摆布吧。”"
这个时候,朱元璋举起锄头,想要持续将这株红薯挖出来。
……
不过朱元璋也不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