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摩西不能进入应许之地?神的公义与怜悯如何在此平衡?[第1页/共4页]
视觉应许的赐赉:在尼波山上,神向摩西揭示了应许之地的全景(申34:1 - 4)。从但到琐珥,北至南全境,以及约旦河谷的详细地理细节,这一视觉应许让摩西亲目睹证了神的应许之地,虽不能进入,但也获得了一种特别的安抚。
核心经订婚位:民数记20:1 - 13详细记录了米力把水事件的全过程,这是摩西不能进入应许之地的直接导火索。申命记1:37将此事件与百姓的背叛联络起来,表示摩西受罚能够存在连带任务。申命记3:23 - 28则详确记录了摩西哀告神答应他进入应许之地却被回绝的颠末。申命记32:48 - 52是神对摩西的终究讯断宣布,明白了他不得进入应许之地的运气。诗篇106:32 - 33以诗性的说话对该事件停止了重述,从文学和感情的角度加深了我们对这一事件的了解。
群体任务的认知:会众的罪孽会对魁首产生影响(但9:5 - 6),是以信徒该当共同承担群体的任务。在当代教会中,代职求分的实际(提早2:1)尤其首要,信徒们该当相互代祷,共同寻求神的旨意。
神属性的完美均衡:神的公义要求他必须审判罪(哈1:13),但同时他的怜悯又使审判中存留着恩情(哀3:22)。神的信实则表现在他始终持守圣约标准(民23:19),不会因为人的悖逆而窜改本身的承诺。
5、救赎汗青的深层关联
4、怜悯彰显的七个维度
6、拉比传统与教父释经
犹太释经的弥补:在犹太释经传统中,《米德拉什》记录摩西曾停止四十天的代祷,但仍被神回绝。另有观点将摩西之死与亚伦丧子关联起来,以为这是一种赎罪看法的表现,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这一事件的了解。
2、过犯本质的神学分解
3、公义原则的多维表现
安葬的特权:神亲身安葬摩西(申34:6),这是一种奇特的尊荣。宅兆的隐蔽性则制止了以色列人对他停止偶像崇拜,表现了神的聪明和对摩西的特别眷顾。
教父神学的解释:亚历山大的革利免以为摩西不能进入应许之地意味着律法不能领人进入完整的境地。奥古斯丁则夸大这显现了恩情期间超出律法期间的首要性。金口约翰则侧重指出这一事件夸大了魁首谦虚的永久功课,为后代的魁首们供应了贵重的鉴戒。
违背的详细诫命:摩西的行动在神学层面上违背了多项首要诫命。他击打预表基督的盘石(林前10:4),这是对圣物的轻渎。他利用复数“我们”(20:10),盗取了本应属于神的光荣,粉碎了神的独一主权。并且,他在“以色列人面前”违背神的纯洁(20:12),侵害了神的见证,给百姓带来了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