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祭蝗神[第2页/共3页]
“愿神明庇佑,人间安宁,永无蝗灾。虔诚祈愿,神明垂怜,彼苍有眼,庇佑人间……”
“我们请了夔州城的举人老爷过来,写了祭文,请蝗神将他的徒子徒孙收归去。”
张天望向离路边二十几米的粗陋古刹,古刹是用木头搭建,做工粗糙,明显是赶时候搭出来的,连门都没有。
反而在这里祭拜,希冀那虚无缥缈的蝗神收了他们的徒子徒孙。
“伏惟神明,锡福兆民,庇佑农耕,驱除螟螣。本日神虫,满布郊野,食我黍稷,剥我仓癝。”
仿佛军队成心在放慢法度。
连天子、大臣都是这类思惟,底层老百姓就更不消说了。
“民以食为天,神虫降凡,公众惶恐,寝食难安,不知失德于那边。”
“吾诚祈神,纡尊降贵,收蝗子孙,勿害百姓。故乡失容,百姓焦心,神明岂忍视之乎?”
“夔州举人王守田,受百姓所托,祭告上天……”
这是蝗灾的征象!
莫非前人真的科学到这类程度,见到害虫已经有众多的迹象,都不敢来捕杀?
但百姓也不是一开端就愚笨的,也想过无数种体例抗争。
快到夔州的时候,门路两旁的郊野较着多了很多蚂蚱。
然后奉上祭品,又在那“人脚蝗头”的神像前点了很多香火。
王守田暗怒,本身是举人身份,又丰年事,谁那么没规矩,敢直呼本身的名字?
没有产生蝗灾最好,如果真的产生了,极度环境下也只能采取武力,制止局势分散。
张百万大咧咧道:“我家先生问你呢,你能包管祭文有效吗?”
“哎,好哩!”
神像下半身像人,有双腿,上半身则是蚂蚱的模样,栩栩如生。
现在只顾拜神求上天帮手的,跟等死没甚么辨别。
很多时候,在史乘上只留下短短的几句话:
王举人顿挫顿挫念了一通,百姓更加虔诚,不得不觉跪了下来。
念了这一句,看了四周一眼。
“比年旱、蝗,赤地数千里。”
“费事让一让……让我家先生畴昔……多谢……让一让……我家先生要畴昔……”
张天暗道不妙,问道:“祭蝗神?但是为了除田里的害虫?”
蝗灾还不是最可骇的,最可骇的是民气,是科学。
到时候必定哀鸿逃荒寻求活路,由此激发的饥荒、动乱,能够直接冲毁整块地区。
最要命的是,蝗灾产生的时候,常常是在四到玄月之间,恰是“百谷长养成熟之时”,风险极大。
其粉碎性不亚于一场战役。
看到这里,张天不由头疼。
祭文念完了今后,放到小高台上烧成灰,随风散去。
但是,走着走着,发明张百万驾的马车都超越了军队的行军速率。
百姓在此堆积,只是停止典礼,并不是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