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翁婿[第2页/共3页]
他们是真怕李洪熙的话传出去,这些话足以让李洪熙人头落地了。
并且乔文渊从目前情势上阐发,昭帝已然有了另立之心,从韩王和蜀王把握了京畿大营,淮王节制了禁军,却夺职了太孙萧明轩最最铁杆的支撑者李洪熙。
他们两父子看着朝堂的局势,大抵是猜出昭帝已经有了另立之心,而他们家的姑爷哪怕是被夺职成了一介布衣,现在仍然要力保太孙殿下。
乔晖说的委宛吗?在李洪熙看来一点都不委宛,乃至几近就明牌劝李洪熙莫要管皇家之事。
若储君之位另立,那大乾就再也没有安稳的时候了,有人胜利,就会有人复制,朝廷上就会暗潮涌动,党同伐异。
那些应当铭记于心的君臣朝纲,现在竟然如此的令人堵塞?
淮王之心昭然若揭,而昭帝的身材又是每况愈下,朝堂之上又变的暗淡不明,一时候,萧明轩竟然无人可用。
真是无稽之谈,在我眼里,我是大乾的臣子,食君之禄担君之忧。
“岳丈大人,此话差别,若当真如您所说,大乾基业将毁于一旦,我们做臣子理应帮助陛下治好天下。
而我们这些做臣子的理应忠于大乾,忠于陛下,其次忠于储君。
并且有些臣子纷繁不急于表态,等候机会好为本身争夺最大的好处。
萧明轩从护国公府回宫今后,就被指为太孙,成了大乾的储君。
跟天子作对,有多少人头也不敷砍啊,说了半天,他们家的姑爷一句话没听心内里。
自古以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李家世代身受皇恩浩大,若因萧墙之争而引发烽火四起,百姓流浪失所,我等岂不是有违臣纲。”李洪熙深思很久才缓缓说道。
陛下有错,理应直言敢谏,忠心奉国,这才是恪守本分。
而乔文渊和乔晖听了李洪熙的话,先是震惊非常,然后又有些惶恐失措。
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
李洪熙低头深思,对于乔晖的劝戒,他明白乔晖的良苦用心,但是李家不成能就此罢休。
而李洪熙和萧明轩都不是坐以待毙的人,早做筹办,以防万一。
而不是在这里劝别人不要参与此中?独善其身?
即使他和太孙殿下干系密切,但是现在大乾的掌权者是昭帝,而不是太孙。
“唉。”李洪熙深思很久看着乔文渊和乔晖都看着本身不由感喟。
不过是,报酬刀俎我为鱼肉!
都是朝堂上混迹几十年的老油条,别的本领没有,见风使舵本领倒是伸手拈来。
并且昭帝现在偏疼淮王,他们这些做臣子应当恪守本分,毕竟天意难违。
就能看出来,昭帝对这个太孙仿佛已经有些不是很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