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 第12章 设鸣冤鼓

第12章 设鸣冤鼓[第1页/共3页]

一夜安静无事。

但仅凭一条政令,难以完整肃除统统题目。

那木工赶紧跪地叩首:“草民李木工见过太爷,不知太爷召草民来,有甚么叮咛?”

想到这里,三班衙役们一个个唉声感喟,叫苦不迭。

而鸣冤鼓对包拯来讲,无疑是天赋的发明,是包拯的耳朵和眼睛。

“嘿嘿,有了这鸣冤鼓,今后告状就便利多了。”

这几个充足了。

想不到,如许的好官会来临定远县。

提示音落下,包拯随即翻开界面。

包拯道:“十两银子够了么?”

并且政策越好,嘉奖就越多。

功德点前面另有效处,不能一次性花光,关头时候没有就费事了。

不然,他这个县太爷岂不成了披着官服的强盗。

想改良糊口,只能在法律过程中搜刮民财。

“不错,一天,明日一早,本官就要看到鼓。”

界面上鲜明显现着五名后天境妙手的名字。

为了让百姓能够进入衙门申冤,鸣冤鼓的感化不成或缺。

李木工听后,眼中闪过一丝亮光,笑容满面:“充足了,充足了!”

不管谁有冤,只要鸣冤鼓一响,那衙役想要再难堪告状的百姓也不成能了。

值班衙役已在花厅里候着,带来一名木工,“太爷,您要的木工请来了。”

衙役却欢畅不起来了。

这才上任没几天,身边就有美女主动投怀送抱。

但现在,例钱被打消了不说,太爷还专门设立了一面鼓,显是专门针对他们。

“不知太爷甚么时候要?”

次日凌晨,木工们便将制作完成的大鼓抬至县衙交差。

但是实际上,他们还会分外多收一些,中饱私囊。

这意味着,只要能想到无益于公众的好政策,就会获得嘉奖。

以往喝个小酒,逛逛窑子的日子,怕是一去不复返了。

即便是暗中欺诈讹诈,也得三思而后行。

“本官只给你一天的时候!”

一道翠绿欲滴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不是婉儿又是谁?

表示把县城里统统木工都叫上,应当能做出来,只是恐怕要多花些银子。

除了前三位,前面两人包拯并不熟谙,想必也是这个天下的江湖人士。

包拯实施了他的承诺,又分外犒赏了几位木工每人一两银子。

【恭喜宿主设置鸣冤鼓,功德无量,嘉奖500彼苍功德。】

和顺可儿!

这一世真是走了狗屎运了,穿越成了一名县太爷,还是大名鼎鼎的包公。

面对款项的引诱,铤而走险者多了。

她娇滴滴地迈着莲步缓缓走向包拯,细心地服侍包拯穿衣、洗漱。

木工们得知鼓的用处后,感到非常名誉。

固然包拯已经拔除了收例钱的规定,确保衙役不得禁止百姓鸣冤,

遵循太爷现在这个趋势,其他方面也会逐步清算,想持续明目张胆捞钱,已无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