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26章 南唐双雄

第26章 南唐双雄[第2页/共7页]

在以南唐高官的身份被押到开封以后,赵匡胤开端翻张洎的老账,他先是指责张洎死力劝止李煜向宋朝投降,然后又表示要究查张洎写信叫援兵来声援金陵之罪。

李煜收到圣旨也是有些莫名其妙,这个樊若水是个甚么人?如何面子这么大?竟然轰动了赵匡胤?他为啥要我把这家人送到开封去?很明显,李煜不成能晓得这内里的原委,更何况这个樊若水在南唐底子就是一个知名之辈,赵匡胤的这个要求固然让他有些利诱可一点也不让他感觉难堪。再者说,他方才回绝赵匡胤要他插手柴燎之礼的要求,现在正谨慎肝乱颤,对于如许的一个能够“赎罪”的机遇他那里能够不从速抓住?

一个樊若水,一个张洎,两个江南人,一个难见李煜一面郁郁不得志最后北投“敌国”,一个是李煜身边红得发紫的大红人,而这两小我将决定南唐终究的宿命。

张洎不但被赵匡胤赏识,就连赵光义也对其才识赞不断口。赵光义即位以后,张洎成为了天子的御用笔杆子,赵光义的每一道旨意颠末他的润色都能跟古籍典故联络在一起,这让赵光义非常欢畅,他直言张洎此人的确就是江南的第一才子。恰是仰仗着赵光义的赏识,张洎厥后在大宋宦海一起扶摇直上,他前后被拜为谏议大夫、判大理寺、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直至最后官居参知政事,在其顶峰期间他与厥后的大宋名相寇准同列宰执大臣行列。但是,此人对待其仆人可谓是经心极力地各式迎好,但在小我的德行上却为人所不齿。

简朴说,他在内心固然承认本身不是治国之才,但毫不会放动手中的权益。在宋朝攻打南唐时他力主抗战到底以此彰显本身的时令和骨气,但当国破之时他还是感觉苟活于世比蹬腿走人要舒畅一些。李煜厥后想投降的时候他果断反对,但面对宋朝大兵们手中的刀枪时他又毫无抵当的勇气。更有甚者,他本来与他的下属陈乔约好国破之时一同就义,成果陈乔他杀身亡但他却没跟着一起吊颈他杀或是抹脖子,其给出来由更是让人无语:“我还放心不下我的主子兼老友李煜。”

长江天险,这四个字不是白叫的。最关头的一点,一样是面对北方阵容浩大的劲敌,此时的南唐与当年的孙吴和东晋都有一个绝对的上风把握在手中,那就是他们的水军。不管是在水战的战术上还是在水军的战船东西和兵力上,南唐都对宋朝有着较着的上风。两军如果在江上展开水战,宋朝的水军多数不是久习水战南唐水军的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