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韩爌罢官[第1页/共3页]
看着刘时敏挑出来的十几份弹劾题本,朱由校看都没看直接留中。
朱由校的答复,意味着接管了田尔耕的建议,韩爌家属固然参与了私运,但他能够将他摘出去,但这个以家属为大单位的社会,又如何能完整摘得出去呢!
连累私运的罪名顶多罢官夺职,但魏进忠的建议倒是要将韩爌打入十八层天国,就算朱由校不杀他,也会将他放逐边关。
既然如此,朱由校也就没了持续在他前面保驾护航的志愿。
内阁五人中,朱由校为何要优先淘汰韩爌,启事很较着,韩爌被他逼着与东林党对峙后,再次挑选了与东林党让步,说了然朱由校的倒逼战略已经见效。
杜文焕的这封弹劾题本如同安静的湖面俄然被扔入了一块石头,顿时掀起了惊涛骇浪。
但如果抵挡,随他归去的恐怕不是行人司行人,而是驻扎在南京的锦衣卫。
不美意义,朱由校没有,给他安排的几个讲官中,孙承宗与徐光启皆是靠近东林之人,黄立极与魏广微与朱由校的干系也并不是那么的密切,之前更多的是先太子也就是他老爹的讲官。
至于东南总督的空缺,临时由温体仁代管,而江东巡抚则由左布政使王绍徽代领。
而孙承宗现在仍然在外主持宣大的卫所及军政清算,短期内宣大仍然离不开他,说实话,朱由校都找不到他的合适替代人选。
就这么十几份弹劾题本,如何能让他等闲动一个内阁大臣。
临走前,站在船头的韩爌深深地看着渐行渐远的南都城,心中慨叹着本身的政治生命即将走到绝顶。
李长庚就不说了,作为非东南士绅权势的独苗,并且的确帮朱由校办了几件大事,朱由校只会持续强大以他为首的楚党权势。
“韩阁老对朕与大明毕竟有功,朕并不想置他于死地,此事田尔耕去措置!”
在儒家学说把持统统的大明,徐光启这类思惟开通的官员实在是太太可贵了,朱由校岂会等闲放弃他,他但是大明真正的国之重宝。
对于韩爌的见机,朱由校也没有难堪他,三辞三让后,便准了他以太子太师兼文渊阁大学士并礼部尚书致仕。
与此同时,他也寄但愿于将来能够再次重返朝堂,权力但是一个极度让人轻易上瘾的东西,这近两年的内阁大学士生涯,特别是东南总督时的那种把握一方军政大权的快感,好不让他眷恋。
一天后,剩下的科道言官见天子既没有对弹劾题本答复,也没有对弹劾之人有任何的不满乃至派厂卫调查,对于这类天子开释的信号,他们天然不会错过。
颠末十多天的运河行船,韩爌一行人终究回到了都城,韩爌一进京,便主意向吏部递交了辞呈,不给科道言官找茬的机遇。
“此事办得隐蔽些,不要让其别人晓得了!”朱由校叮嘱道,毕竟有卸磨杀驴与对于东林党的意义,朱由校可不但愿本身持续拉大与东南士绅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