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封疆大吏大调整[第2页/共3页]
问这话的时候,朱由校很遗憾没有将毕自严这个户部尚书叫过来一起开会。
朱由校轻点了一下头后,朝方从哲三人问道:“三位阁老觉得如何?”
别的,朱由校感觉内阁总人数必须是奇数,不是朱由校喜好三这个数字,而是因为三角才气更稳,政治权势亦是如此。
熊廷弼问这个题目,是想建立镇边府、保安府与卫所的设立及裁撤进度,从而制止呈现不对。
三人中,只要李长庚有过处所从政经历,并且还是纯行政官,虽有山东巡抚的经历,但时候过于长久并且没有插手过任何的实战,对于处所军事虽说不上一窍不通,但也只比别的两人好一些,而这也更加果断了朱由校在今后的内阁与六部尚书遴选中优先有处所督抚的经历。
熊廷弼躬身行了一礼后,这才重新开口道:“谢陛下,除了刚才提到的辽东、直隶、山东、宣大等地设立保安营外,中原及别的边关布政司是否也要现在开端就全面裁撤卫所,从而开端设立保安营?”
至于为何不把孙承宗调回都城,则是因为内阁现在已经有了一个词臣出身的帝师了,并且内阁三个大学士中有两个几近没有任那边所从政经历,朱由校又不成能将徐光启这个科技大佬下放到处所担负督抚,因为那样会是严峻的华侈。
至于方从哲与李长庚两人,一个是身为百官之首的首辅,不成能下放处所,并且朱由校临时还没有放弃他的筹算。
至于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少民占有主导或较大比重的布政司,在抓紧设立保安营的同时,与少民混居的大部分处所仍持续保存卫所,并鼓励汉民开辟新的耕地!”
两人简朴对了下眼神后,便一同望向了李长庚,但愿这个李长庚能给出合适的反对定见。
“回陛下,臣附议!”相比方从哲,徐光启的态度并没有那么激烈,见情势朝不成逆的方向生长,便干脆拥戴了李长庚的答复。
待世人平身后,熊廷弼再次躬身开口道:“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回陛下,臣觉得大司马的建议不但合适大明现在的国情,而因时废立卫所也合适大明将来的生长方向!”
方从哲与徐光启这两个词臣面对天子的扣问,固然内心很想反对,但一时不知从何反对起,毕竟这些设法可都是从对边事与处所政务知根知底的熊廷弼口中说出。
面对熊廷弼的扣问,朱由校想了半晌后回道:“江东与江北目前已经完成了卫所与灶户的裁撤,江西、浙江、福建、河南、广东等汉人集合的布政司在隆武四年的时候可全面裁撤卫所,从而建立保安营。
熊廷弼行了一礼后答道:“臣明白了,不知现有的各军镇总兵是否也要做对应的调剂,有些军镇总兵要降为副将,必定会给一些军功卓越的将领带来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