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坚决镇压东南士民之乱[第2页/共3页]
现现在已经六十八岁的戚金,早就过了与人相争的年纪,现在的他只但愿身材安康,能在都督府多干上两年。
自从骆尚志与牛秉忠两人致仕归家后,都督府摆布都督就换成了戚金与孙祖寿,戚金固然耐久带领南军,并且非禁军嫡派出身,但这几年来,一向都是与禁军协同作战,禁军的将领对于戚金这个左都督并没有甚么太大的架空。
出琼华宫后,刘时敏先去了一趟内阁,传达完对黄尊素的调令后,再转道去了趟都督府,将禁军第六营调往淮安的军令传达了畴昔。
对于朝中那些有家属之人参与兵变的官员,朱由校罢官夺职还不算,还直接拔除统统功名与特权,并放逐至破虏行都司,也就是满清的宁古塔一带。
对于那些本身把本身冻饿死的官员,朱由校只是简朴地让东厂番子将他们抬回各自家里,而那些感冒的官员,他们想对峙就持续对峙,不想对峙而半途退出,朱由校也不拦着。
没错,朱由校就是要将其定性为对抗朝廷的兵变,而不是所谓的为民请命与蔓延心中公理。
这群流寇来了主动开门投降,建奴来了划一整跪在城门前驱逐的官员,朱由校还真不信这群软骨头真能与他一向硬刚下去,把握了财权与军权以及看破了官僚士绅软弱深种的朱由校,天然没有甚么可骇的。
面对徐光启与毕自严的不成残民的苦劝,朱由校左耳进右耳出,让驻守在福州的白杆兵与南京、扬州、崇明及淮安的禁军直接斩杀手拿兵器的任何叛民。
固然朱由校因内心早有防备而显得波澜不惊,但范围如此之大还是有点让他不测。
面对天子与内阁首辅的倔强,以及持续被免除官职与拔除功名一百多人后,就再也没有呈现任何一份致仕的要求。
此中,水兵第二营卖力松江府与嘉兴府,白杆兵卖力福州与泉州,禁军第二营卖力庐州与安庆,禁军第十一营卖力绍兴与宁波,禁军第六营卖力常州与姑苏,驻守淮安的保安营卖力扬州。
要说有甚么遗憾,那就是今后没法再在疆场杀敌建功了,从而很能够落空了在致仕前获册封位的机遇。
固然如此,但他比起孙祖寿这个根正苗红的禁军嫡派第一人,还是不能比的,毕竟现在禁军大多数初级将领曾经都是孙祖寿的部属,并且孙祖寿还具有着从龙之功。
面对这类右都督比本身左都督影响力更强的局面,戚金并没有是以而有甚么内心不平衡。
至于文官们常用的哭庙、跪坐等手腕,朱由校干脆眼不见心不烦,任由他们在大寒天受冻。
以是,面对越来越多的官员致仕,朱由校并没有任何的镇静与让步,仍然是倔强的全数拔除统统功名与特权,并永不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