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唐安西当大都护 - 第256章 恢复府兵制

第256章 恢复府兵制[第2页/共3页]

“这也恰是我想要说的。”王臣欣然说道,“恰好老叔和几位兄长都已经到了龟兹镇,明天就说说关于安西四镇的改制。”

“改制?”马璘、段秀实和姚令言三人又听到了一个新词。

更加可骇的是,这个俸禄只能上涨,不能降落,不然必定叛变。

“俸禄天然是没有了,只要打了败仗后的犒赏还是。”王臣道。

以是说马璘的担忧是有事理的,当年宇文泰初创府兵制之以是能够胜利,是因为关中地盘充足肥饶,但是安西的绿洲明显不敷以与关中相提并论,别说一百亩职田,就是给安西军士卒两百乃至三百亩职田,也不敷以承担兵器甲胄以及粮草。

以是说俸禄是必须打消的,要不然,两条丝绸之路也不敷养兵。

“冯兄且慢。”王臣却又把人叫住。

“不。”王臣却摆了摆手说,“我们安西四镇的军团制发端于北魏的府兵制,却又与北魏的府兵制有所辨别,其最大的辨别就是兵器甲胄以及粮草皆由节度使府同一供应,四镇将士只需着力便可,无需再承担其他任务。”

一个呆板印象是塔克拉玛干大戈壁以及四周一圈的绿洲缺水都极其严峻。

按长安的物价,一名藩镇募兵的年俸禄差未几是17贯。

马璘道:“将安西四镇从皋牢州改直管军,此事没有甚么题目,毕竟安西诸国的百姓敬慕大唐已久,但是如果遵循府兵制,有战事时士卒需自备兵器干粮乃至马匹,安西地瘠,怕是会对各军士卒形成极大的承担哪。”

喜好我在大唐安西当多数护请大师保藏:我在大唐安西当多数护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于阗镇、疏勒镇以及焉耆镇的人丁数凡是在两万摆布,最多的是龟兹镇,最鼎盛的时候也不过两万余户八万余口。

说到这,不成制止的再次跑题,从府兵制转到了营田。

因为塔克拉玛干大戈壁以及四周绿洲的光照过分充沛,植被又过分稀少,因此水分的蒸发远超其他地区,从坎儿井引出一条沟渠,流不了多远就会在太阳下被晒干,以是沟渠能灌溉到的地区很小,种出的粮食也就很有限。

听完王臣的阐述以后,方才被叫来节度使公廨的节度判官冯河清蹙眉说:“如果按度教唆所言,需求大量的小竹以及大竹,安西不缺小竹,却罕见毛竹龙竹等大竹。”

“善!”马璘长出了一口气,“如许的话让士卒自备兵器甲胄粮草也无不成。”

“甚?只需着力便可?”孟睥问道,“那么俸禄呢?另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