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唐安西当大都护 - 第402章 灭蕃之战

第402章 灭蕃之战[第1页/共3页]

河朔三镇、淮西镇和淄青镇都已经安定,只要西川镇还没有处理。

崔宁猝不及防之下被兵变的羌兵割了首级,四个军团也折损大半,五万雄师仅只剩下不敷万人仓促逃回松州。

“所谓狮子博免,亦尽尽力。”

见李晟决计已定,一众部将也不再出声反对。

安南副都护兼陇右节度留后白元光劝道:“多数护,是否遣飞骑与河西军、朔方军及山南军商定一个切当出兵日期?”

究竟上也的确是如许,崔宁是独一还没有削除的盘据藩镇。

“此中安西军四个轻装军团,合共五万雄师。”

世人中,或许只要李适对王臣有绝对的信心。

崔宁险然犯了十全白叟一样的错。

其他诸将也纷繁出言拥戴。

总之,崔宁出身崇高,才气不俗,并且还在西川当了几十年的兵,光是担负西川节度使就已经将近有十年,说他是西川军中钉子户也是毫不为过。

因而在一天深夜,弥药羌渠帅白对蓬带兵攻击了崔宁的中军大营。

“至于山南军的四个军团五万人,只卖力管束。”

很多处所,站在山顶上能够说话,但是走到劈面却得走上好几天,并且山中的门路各种崎岖各种险要,如果吐蕃军派兵驻守,真的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正因为这,十全白叟的雄师才会在大小金川吃那么大亏。

远在长安的李适,另有政事堂的一众宰相一样对这场灭蕃大战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但有些事,并不是主动性高就行。

跟着大唐国势逐步规复昔日气象,崔宁越来越认识到,持续走藩镇盘据老路已经是死路一条,他独一的前程就是当一个忠臣。

可恰好事与愿违,崔宁满心想着在打击吐蕃的大战中抢一份头功,成果却在前次五路合攻当中吃了一个大亏,当时出兵的五大藩镇,只要崔宁在大小金川吃了一个大败仗,其他四大藩镇全数取得胜利,并且都是大胜。

已经挂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的兵部尚书卢杞正指着屏风上的大唐全域舆图向李适另有一众同僚讲授。

崔宁原名崔旰,出身博陵崔氏的卫州房,能够说是一个根正苗红的世家后辈,但如果你觉得他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后辈那可就错了。

卢杞叉手应了声喏,又说道:“别的河西军及朔方军各三个军团,七万余众,将会从星宿川往北翻过闷摩黎山,经野马驿(唐古拉山口),从正北直取逻些。”

以是独一的解释,就是崔宁急了,他急着想要抢头功,为此不吝让羌兵送人头,就是差遣山南军中的羌兵向遍及迷桑(阿坝)的吐蕃军的城堡墩台建议猛攻。

……

按理来讲,崔宁不该犯这类弊端,因为他在西川多年,熟谙地形。

但是山南节度使崔宁明显并不这么以为,他可不想混个重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