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李善长与胡惟庸的谈话[第1页/共4页]
“魏国公在朝堂上提及辽东,想必辽东迩来应当是事端频发,不管是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抵触,还是处所管理方面的混乱,这些都给了我们机遇。”
胡惟庸忙不迭点头“门生明白,归去后就去动手安排。”
“他们必然也能看出主掌辽东的首要性,说不定会从中作梗,给我们使绊子。这该如何应对才好?”
他微微眯起眼睛,道:“老夫会亲身去拜访徐达,想体例从他口中获得些辽东的环境,也好助你一臂之力。”
全部天下仿佛还沉浸在深深的梦境当中,李奥也正处于酣甜的睡梦中,嘴角流着哈喇子,仿佛正做着甚么好梦。
“只是,这对我们淮西个人来讲,不晓得是福是祸。”
李善长停顿了一下,目光看向远方,接着道:“干脆我们不如换个思路,尽力把主掌辽东的事件拿下。”
胡惟庸听了李善长的话,微微一怔,脑海中敏捷思考着此中的利弊。
“但做事不能只看面前,要保全大局。”
朱元璋在一旁看着他那慌乱的模样,没好气地哼了一声:“瞧你这熊样,一点都不慎重,哪有半点要上朝的模样。”
胡惟庸微微点头,深思半晌后说道:“教员,门生明白了。”
李善长冷哼一声,眼神中流暴露一丝不满,“你这点心机,老夫又怎会不知。”
李善长缓缓站起家来,在书房中不紧不慢地踱步,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胡惟庸的内心上。
话锋一转,他又抬高声音,道:“教员,除此以外,我们要不要在国子监里安插一些本身的人?如此一来,或许便能及时把握内里的意向,对我们后辈在国子监的行事也多有便当。”
说罢,他谨慎翼翼地缓缓退出房间,回身快步分开韩国公府邸。
胡惟庸咬了咬牙,眼神中流暴露果断:“好的,教员,门生归去就筹办。”
“归去后,务必把心机都放在汇集质料和制定计划上,这才是当务之急。”
胡惟庸听后,如有所思地点点头:“教员所言极是,如此一来,陛下便能从本源上培养出一批忠于朝廷的人才。”
李奥迷含混糊地揉了揉眼睛,看到朱元璋那黑得像锅底的脸,刹时复苏了大半,忙不迭道:“卧槽,我忘了现在要去大明上班!我这就起,这就起!”
李善长目光通俗而凝重,缓缓说道:“此事的利弊,尚需我们细细衡量。”
“你想安插人手出来,这设法虽好,但稍有不慎,便会被陛下发觉。”
“国子监乃是个极其敏感之地,倘若在此处做出任何惹人思疑的行动,一旦被陛下揪住把柄,那我们可就万劫不复了。”
“现在大明初定,百废待兴,陛下一向努力于培养可用之才,以安定江山社稷。”
胡惟庸额头微微沁出盗汗,赶快躬身,惶恐地说道:“教员经验得是,门生一时忽视,没有考虑全面,还望教员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