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再做安排[第2页/共4页]
宋濂听了,心中不由暗自佩服朱元璋的远见高见。
宋濂也上前一步,施礼说道:“陛下,臣前来,是筹办与太子殿下一同前去大本堂和国子监,遴选可用之才。”
李奥脸上出现自傲的笑容,嘿嘿笑道:“大叔,你这题目可算是问对人了。”
朱标和宋濂,同时躬身道:“儿臣(臣)遵旨。”
言罢,朱元璋便让楚兰心再写两道旨意,细心核阅一遍后,加盖广运之宝,慎重地交到刘伯温手中。
言罢,朱标与三人一同拜别,各自繁忙相做事件。
三人纷繁点头表示无事。
刘伯温赶快拱手,带着几分佩服地说道:“陛下圣明,此行动如同给商贾们吃了颗放心丸,定能极大地鼓励他们的信心,激起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更情愿与朝廷合作。”
“届时,可聘请朝中大臣以及那些秉承‘重道轻器’看法的读书人都来观光,让他们切身材验当代科技的奇妙之处。”
“只要他点头承诺,我就老牛在那边,去给你们买来。”
说到这里,猛地一拍桌子,语气中带着几分烦恼与孔殷:“娘的,咱学了那么多东西,可时候紧急,底子没有充足的时候一一教给别人。”
“你脑袋瓜机警,有没有甚么好体例,能改良改良这环境?”
“臣筹算新办的军校,最后只招收一百名学员,后续再通过以旧带新的体例,为我大明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务必让他们开端体味些当代的产业知识,特别是与宝钞制作相干的工艺,尽量在短期内培养出能够胜任宝钞调色、印版制作的人才!”
他恭敬地拱手,点头说道:“陛下圣明,这‘重道轻器’的看法,确切束缚了我等读书人的思惟,让大师只重视经学道义,而轻视了技艺的生长。”
“以臣对我大明此时工艺的体味,这些东西很难被仿造,即便有人费经心机仿造出来,本钱也会高得惊人。”
朱元璋又将目光转向刘伯温,语重心长地说道:“至于和商贾合作的旨意,你先归去好好清算出个章程。”
朱元璋笑着看向世人:“你们另有事不?如果没事,就从速去忙各自的事情。”
刘伯温说道:“陛下,臣等并无他事,这便辞职,马上去筹办各自的要务。”
喜好朱元璋到当代请大师保藏:朱元璋到当代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朱元璋瞧见李奥、徐达、刘伯温与宋濂四人连袂而来,不由面露奇特之色,开口问道:“天德、伯温、宋学士,你们不去忙你们的,如何有空来找咱?所为何事?”
言罢,他将旨意谨慎翼翼地收好,恭敬地退到一旁。
朱元璋微微点头,手指悄悄敲击着集会桌,堕入了深思。
徐达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臣大胆前来,是想恳请陛下恩准一道旨意,答应臣前去户部和吏部,查阅勋贵后辈、各地卫所信息以及官员后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