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孔希学与一众儒士上朝(3)[第2页/共4页]
“恰是,现在大力生长火器,只会让我大明堕入穷兵黩武的泥沼,难以自拔,终究危及国本!”
若不是顾忌这是在寂静厉穆的朝堂之上,更顾忌他所代表的儒家正统和深远影响力。
“这反而是在以另一种体例解释对国度、对民族的担负,是对孝道更深层次的践行。”
孔希学微微顿了顿,神采慎重,“老祖宗留下‘身材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训戒,这背后的核心是孝道,是对父母的恭敬与戴德。”
我等这两日,在京师亲眼看到,推行‘女子能顶半边天’,公开答应女子进入工坊做工。”
“此次鼎新所触及的杂学所涉甚广,这些知识获得不易,平常学子家中哪有那么多藏书和名师指导?”
他们相互对视一眼,心领神会,也都纷繁拜倒在地,纷繁取出怀里的奏疏。
话音刚落,两个江西来的老儒士也从速拥戴。
“这一来一回,百姓们破钞的时候和精力不知多少,长此以往,农时必然被迟误,生存也必定遭到影响。”
“可现在俄然改成宝钞,百姓们手中哪有那么多宝钞?”
“自本地新建立了大明银行,便公布新规,今后统统赋税都得用宝钞托付,朝廷的盐铁也必须用宝钞采办。”
他微微进步音量,环顾四周,“制作火器虽破钞资本,但从长远来看,是为了制止大范围战役的发作,减少生灵涂炭。”
孔希学神采平静自如,涓滴未被世人的冲动情感所影响。
“如此下去,江南的百姓怕是要活不下去了!”
“至于校场的火器,和将士们的刮胡剃发之举,”孔希学目光果断,看向那两位江西老儒士。
江西来的微胖儒士,举着奏疏,“陛下,草民来自文风昌隆的江西,此地向来学子浩繁。”
李奥也跟着点头,对孔希学的辩才佩服得不要不要,“妈的,咱俩也就会个卧槽了…”
“台上之人仰仗才艺揭示自我,百姓从中获得欢乐与放松,这是糊口充足的表现。”
剩下的几个儒士,目睹面前这一幕,内心清楚,就凭他们现在的状况,确切难以在言辞上赛过孔希学。
“但我们不能把对孝道的践行,简朴地范围在毛发的保存上。”
“这不但不是对儒家仁爱思惟的踩踏,反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保护。”
“只要加以指导,制定标准,让演出内容合适公序良俗,又何来废弛民风之说?”
“这些孩子,个个心胸天下,一心为了大明。”
他越说越冲动,全然忘了此时高高在上的朱元璋也是这般打扮。
此中一个头发斑白、身形佝偻的老儒士,脸上带着几分不甘,“扑通”一声对朱元璋拜倒,声音带着一丝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