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兵至辽东[第1页/共3页]
另一边。
行军步队中,马背上的王濬手中拿着舆图,不时的昂首看了看火线,不一会儿,他扭头看向身边的夏侯献:
就二人扳谈之时,司马昭骑着马赶了过来。
说实话没有天时的上风,卑衍完整没有信心在正面与魏军较量,特别那日在听到魏军主帅夏侯献那连续串的战绩后,更是内心打起鼓来。
公孙氏在辽东运营数年,此等冲要之地早已被构筑得固若金汤。
司马昭那里受得了这类上马威,他当即着人找来纸笔,大手一挥写了两字:【调令】,然后把那张纸甩给了县令,接着大摇大摆的带着雄师进了城。
揣摩了一阵后,卑衍立即找来了军中众将前来商讨。
“将军!”
三月旬日,经历一个多月的时候,魏军胜利穿过辽西走廊,即将进入辽东郡。
“魏军的确下了一步好棋啊,从安市县北长打击襄平极具威胁,这或许就是他们如此大费周章的来由,但此举也颇具风险!”
他笑着说道:“魏军主力在安市不见得是件好事。”
“记着,阵容必然要浩大,此举关乎此役成败,切莫粗心!”
期间产生了一些能够预感的事情,比如兵士冻伤、风寒,民夫半路流亡,乃至乌桓小部落百余人个人退走等事件,这事就连乌桓单于寇娄敦本人也没法禁止。
“不出大将军所料,公孙渊公然派重兵扼守辽隧城,他们明显对我军此次行动有着非常的警戒。”
他猜想魏军已经晓得了辽东军的大抵摆设,但是,既然战略被看破,为何不直接来攻城来的痛快一些。
一开端安市县令还挺拽的,他固然不敢反对雄师进城但还是壮着胆量诘责对方:是否有大司马的调令。
起码在辽东这里,有很多官员是只认“公孙”不认“魏”的。
“魏军这是在做甚么,难不成真的要去打高句丽?”将军杨祚开口说道。
“士治。”夏侯献回过甚来,“这类事情我们晓得,他公孙渊也必然晓得。放心,我自有安排。”
“大将军,一旦我们持续东进,身后的补给线就面对被堵截的风险,如若我军要窜改打算攻略襄平的话,只能死死守住辽口这一条粮道了。”
过了辽水就是辽东要地,如此等闲的放魏军过河真的对吗?
到了第二日,司马昭率军到达安市县。
从舆图上来看,进驻安市县能够向东北方向进军,路子新昌县,再以后就是襄平。
“仿佛是这么回事!”卑衍顿时明白过来,“这魏军岂稳定成一支孤军了?”
县令实在看不下去了,又一次壮着胆量问司马昭,说你这城里就这么几千报酬何要上万石粮食?
“不可,必须顿时向大司马汇报此事!”
此城位于辽水中游,是昌黎郡通往辽东郡治襄平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