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将军府议兵[第2页/共3页]
当然是有的。
夏侯献看了一眼钟会,二人眼神交汇,心机不谋而合。
与其在大略上提出建议被人挑出弊端,不如闭口不言,等候发言机会。
“伐吴若成,乃是当世奇功,明私有没有想过,庙堂诸公是否情愿看到明公功成名就呢?”
北方高句丽固然被毋丘俭攻破都城,但句丽王携众出逃,仍然能够卷土重来。
“大将军伐吴之志,鄙人深感佩服。”
话语间,夏侯献成心看向钟会,想听听他的建议,不料却发明对方仿佛是在愣神。
不过大将军方才所言“兵甲已足”倒是不无事理。
对于上兵伐谋的军略大计,他虽也晓得一二,但比起杜预、傅嘏如许的人来讲,他是略逊一筹的。
夏侯献没有去辩驳杨伟之言,而是说道:
魏国有海军吗?
大将军以国事为重,选贤任能,并不任人唯亲,这一点傅嘏非常佩服。
“鄙人觉得,此时伐吴恐怕不当。”
“一起从荆州进兵,攻南郡。”
现在庙堂多位大佬并立,就算伐吴不易,但哪怕只要一丝一毫赢的能够,其别人便不肯看到如许的能够,从而脱手禁止,除非.....
笑了笑,他点头问道:“士季在想甚么呢?”
封疆大吏们都是财大气粗的主,故而他们手中的少量私兵、家奴都养得肥肥胖胖,完整不需求朝廷管。
而在扬州方面,从正始元年起,朝廷便启用了雍州刺史邓艾的计划,在兖州、豫州等和扬州交界一带大范围军屯,现在已然初具效果。
过了一阵,最早开口的是大将军府司马,杨伟。
“日渐垂死倒不尽然吧。”傅嘏辩驳道,随后停顿了一下,算是认同了甚么:“不过现在吴国庙堂动乱,孙权昏聩,这的确是一个战机。”
“恰是。”杜预点点头。
终究,他等来了机遇。
说实话,钟会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然,黄初年间,文天子曾多次南下伐吴,当年文天子坐镇宛城,遣骠骑大将军(张合)、元侯(曹真)、悼侯(夏侯尚)重兵围困江陵却久攻不克....还望大将军引觉得鉴。”
这时,杜预、钟会等人仿佛是明白了过来,只见钟会探着头问道:“明公是要攻江陵吗?”
“镇北将军(毋丘俭)率步骑两万出兵讨伐,于沸流水、梁口两度大败敌军,后兵锋直指都城丸都山城,破城而归。”
“何况本日分歧昔日,我大魏国力渐强,而那东吴日渐垂死。”
钟会回过神来,拱手一拜:“明公,鄙人在想这三路雄师该由何人统领。”
闻言,杜预如有所思了一阵,再一次进言:“三路雄师并起,当要有所侧重,真假连络。”
“鄙人跟从明公多年,深知明公素有建功之心,只是那东吴具有大江通途,海军力量薄弱,而我大魏却远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