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陆逊临夏口[第1页/共3页]
孙弘道:“现在丞相前去夏口督战,还未阔别。不如,将其子陆抗调任他处,或是留在陛下身边,以防万一。”
孙权俄然想起一件偶合的事:那魏国大将军夏侯献本年也是刚满三十八岁,正值丁壮。
这也恰是夏口不容有失的启事。
说句题外话,吴国的武昌并非本日的武昌。
孙权不经意间低头,瞥见本身落空水分、皱皱巴巴的手背,倒是又一次昂首看向船舷间陆逊的背影。
孙权的神采变得冷峻,悄悄地搓了搓手指。
俄顷,孙权叹了一口气,仿佛是放心了。
孙胤顿了顿,又道:
“丞相,山路崎岖,通行不易,末将令人备轿送您上山。”
荆州方面,当阳的王昶在麦城与朱异对峙,竟陵一带发明魏将文钦的军队。
迎着众将的呼声,陆逊在陆抗的搀扶下,缓缓走下船面。
此人乃孙权亲信内臣,经常在大帝身边出运营策。
临行前,孙权亲身为其送行,眼中的泪水忍不住得打转。
试想,如果魏军占据夏口,打造战船,顺江而下,岂不弹指之间兵临武昌。
只见他又阴沉地说道:“陆氏一族乃至是太子翅膀们都对此事很有微词。”
其权势固然只来自天子孙权本人,但在吴国的分量比起昔日的孙资、刘放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必了,将军何曾见过被抬着上疆场的统帅?”陆逊摆摆手,“备马。”
陆逊在夏口城过了一夜,到了第二日,他很快接到了来自扬州、荆州两地的军报。
第二日,陆逊率军从武昌解缆前去夏口。
从武昌到夏口直线间隔足足有一百五余里,但吴军能够从大江溯江而上,期间不会因为需求安息而迟误光阴,故而即便是在顺风逆流的环境下,也只要半日便能到达。
丞相陆逊并未披甲,一身儒袍立于船边,昂首瞻仰着江夏山(今武汉蛇山)。
孙权眺望江面,久久不语。
这时,中书令孙弘在身边私语道:
庞大的楼船在岸边停靠。
孙弘点点头,不再多言,拱手退下。
陆逊不置可否,他从不会按照由何人领军来猜测兵力,他只看对方如何行动。
孙权接过后,擦了擦潮湿的眼眶,将手绢丢了归去,随后负手而立。
遐想伯言当年,英姿飒爽,临危受命,几近是以一己之力挡住了刘玄德的复仇雄师。
伯言啊,我们都不再年青了。
......
但是...陆逊如果挺不到这场战役结束,又当如何?
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东吴兵制的一种荣幸。
“此路魏军主将是张合,目前仅探得的魏军前锋兵力便有一万五千之众,还不知身后另有多少救兵。”
陆逊低头看着案上舆图,暗自深思。
他从未小瞧过对方。
“何意?”孙权明知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