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第3页/共3页]
只是,身为一国之君,是不管如何也不能开这个口的,不然启国会招来各国的讨伐。
此时的卫国大营里,吕清也刚巡查完虎帐。
三年了,三年的对峙已经让卫国兵疲民乏,早已支撑不起这几十万雄师的粮草了。
拂晓时分,吕清最后一次巡查了一遍虎帐。
启军高低喝彩,再过不久,他们就能回家了,但是公孙止却不管如何也欢畅不起来。
他一向顶着朝廷的压力迟迟不肯出兵,为的就是等候机会。
公孙止叫来李信问明启事,李信说国君拿到公孙止的请命书后凝神深思了好久,只说了一句话:“军旅之事,本王素不过问,统统听由大将军讯断。”
公孙止的心蓦地一沉,心底生出一股凉意,他挥了挥手,表示李信退下。
“想家是天然的,这是人之赋性。”公孙止说:“实在我也想家了。”
公孙止说的是实话,身为一个将士,他很清楚吕清这么做意味着甚么,不战而降,于一个平生交战天下的将领而言,的确是奇耻大辱。
“成王败寇。”吕清道:“那里配得上大将军的如此大礼。”
晋惠天子十七年六月十五,启国大将军公孙止杀降,将卫国二十余万降将尽数诛杀,天下大惊,各国动乱。
“咳咳……”吕清咳嗽两声,突觉胸口火辣辣地疼,竟是吐出一口血来。
三个月前还杀气腾腾、尸横遍野的平原营地,现在亮起了整齐不齐的光,如同横亘苍穹的银河,星光点点。
公孙止:“将军但说无妨。”
两边现在都是强弩之末,现在就看谁能撑到最后了。
卫军投降,公孙止收缴卫军兵器,收编战俘,派出粮草供卫军充饥,同时派出副将李信快马加鞭送捷报回王都大安,并听取下一步唆使。
启国清楚,卫国天然也清楚,启国一旦攻破平地,就相称于翻开了卫国大门,卫国王都大梁便随时有被围城的风险。
吕清瞬息间闪身到公孙止亲卫身前,一手抽出了卫兵身畔的长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