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取死之道![第2页/共5页]
保加利亚军队在担负巴尔干联盟主力、仰仗希腊水兵的助力博得战役胜利后,即便再自大,也不得不承认希腊的进献,并非出于虚假的恭维。
“朕原觉得德意志帝国会果断支撑我们奥天时。这真是贵国天子的意义吗?”
柏林集会本来是为体味决因为俄罗斯帝国在第十二次俄土战役中大败奥斯曼帝国并强行签订《圣斯特法诺条约》而激发的列强冲突,由俾斯麦主导召开的交际集会。
在巴尔干战役中,希腊水兵多次击溃奥斯曼水兵,封闭达达尼尔海峡,胜利掌控爱琴海的制海权,堵截了欧洲奥斯曼与亚洲奥斯曼的联络,立下了赫赫军功。
他既有力禁止波斯尼亚危急的发作,也担忧汗青轨迹的狠恶偏离会带来难以预感的结果,同时也想尽量减少这场危急给德意志带来的丧失。
终究,这成为意大利在第一次天下大战中背弃三国联盟,转而投向协约国阵营的直接导火索。
“是,那么,容我他日再来拜访。”
“......我已经听明白你的设法了。”
“!”
至公弗朗茨·斐迪南曾多次列席德意志帝国的庆典,与汉斯了解。他拥戴着汉斯,想要劝说本身的叔父。但是,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
确切,在汗青上俄国因奥匈帝国的棍骗气愤不已,但也只能无可何如地挑选了让步。
就算不提波斯尼亚危急终究会激发的萨拉热窝事件,单就此次兼并本身而言,已然违背了俾斯麦期间在“柏林集会”上签订的1878年《柏林条约》。
并且德意志帝国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也没有直接好处。
别的,实际上希腊在这个期间并不像很多人设想的那样孱羸。
1908年10月6日,本来安静的德意志帝外洋务部堕入了一片混乱。
“别再用这些荒诞无稽的谈吐玷辱朕的耳朵。”
再者,如果意大利转而背弃联盟,终究承担这一承担的将会是奥匈帝国,考虑到本来的汗青,善后事情明显又会落到德国头上。
与汉斯一同前来的前交际部长、现任驻奥匈帝国大使齐尔斯基也看出情势不妙,劝汉斯临时让步。
不管实际如何,起码在王室的声望上,他们要赛过霍亨索伦家属。
但此时汉斯并不筹算照搬这类做法。
“此事我们已与俄国停止过协商......”
咔哒——
面对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对汉斯的欺侮,斐迪南至公与齐尔斯基大使惊诧不已,纷繁出声抗议。但是,老天子却冷冷地下达了逐客令。
“说实话,比起法国和俄罗斯,这两个费事不竭的盟友反而更让人头疼。”
更首要的是,希腊是巴尔干浩繁小国中独一具有当代化强大水兵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