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挖隧洞过黄河?古人大惊![第1页/共3页]
“青藏高原海拔极高。人在高海拔处糊口都会缺氧,有着多种不良反应,更何况是要在那边施工?”
房玄龄思考半晌,答复道:
“儿啊,固然都江堰已经建成,但是工程的保护才是能够利用千年的关头!”
朱棣一滞,感受好有事理的模样。
他略带遗憾的开口道:
【沙河渡槽,全长9.05千米。超越了沙河,将相河和大郎河,突破了天下水利史上的多项记录。】
不但如此,他还亲身打算修建了浩繁大小的水沟,这些水沟与宝瓶口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纵横交叉的扇形水网。
“都江堰在几千年后还能利用!后代人也一向记得我们!”
“必然能够的。”
如此范围、如此庞大的“南水北调”,怪不得中原要打算五十年!
程咬金非常佩服。
【中线工程具有天下上范围最大的渡槽:沙河渡槽。】
......
天幕接着播放了穿黄工程的简介。
李二郎重重点头。
朱棣一阵迷惑。
【穿黄隧洞应用的是倒虹吸工程,这内里就触及到很多专业的东西,感兴趣的朋友能够去自行搜刮。】
既然都江堰利在千秋,那他们不管如何都要保护好才是。
......
各朝天子听完这些皆是失神,心中只剩一个设法。
都江堰是他们父子二人的心血。
【西线的打算是通过一系列水道和隧道,将长江与黄河连接起来,穿越海拔约3000米到5000米的青藏高原,估计将于2050年完工。】
天幕中揭示了沙河渡槽的高空俯视图。
朱瞻基倒是一脸笃定。
李世民看完整个视频以后,已经明白大唐搞“南水北调”估计是搞不成了。
盾构机这类机器他们不懂。
他从玉垒山开端,亲身带领批示民工,在玉垒山凿开了一个20米宽的口儿,并定名为宝瓶口。
“一劳永逸,造福子孙后代,为巨大故国点赞。”
“父亲!”
“博主再讲讲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这些工程呗。”
现在天幕奉告他们,都江堰历经了几千年的磨练,仍然是一项极其胜利的水利扶植工程。
【在这三条线路中,西线无疑是最具应战性的一条。】
这如何不令人冲动!
何其壮观!
但是后代中原,竟然在黄河上面挖隧道!
“这是人类改革天然的工程,必将载入汗青。”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过黄河时,则是用了挖隧洞下穿黄河的体例。】
“中原后代实在深谋远虑啊!”
李冰看着面前的都江堰非常欣喜。
......
【逢山开渠,遇水架桥。】
“南水北调”搞不成了!
【这么大的槽身底子就没法运输。是以,扶植团队采纳了现场制作、现场安装的战略,这不但极大地节流了转运本钱,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停止。】